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不同资质的学生常常无法获得差异化的教育。资优教育因受教育资源限制加以政治和伦理方面的考虑,常被人冠以“有违公平”的头衔,其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争议和波折。在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人才培养机制中明确提出“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义务教育中的学校教育目标与培养尖端人才的目标显然是不同的,各国都重视资优教育,推出资优教育的法律政策、设立专门的培养机构、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等。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尖端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探索小学数学资优教育的发展途径,无论对于国家培养尖端人才还是对于资优生个人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对小学数学资优生的课程进行研究,解决小学数学资优生教育的最基本问题。本研究以资优教育理论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选取一个资优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超常儿童培养课程》进行研究,该课程体系较完整、课程使用者较多。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以该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分析课程内容所体现的能力培养目标、课程任务水平及与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对课程内在结构进行解剖。最后,得出了该小学数学资优生课程的整体设计特点,即基本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出资优教育特色;在课程内容上,强调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内容设计采用加速充实制,课程任务水平较高;在体系结构上,具有整体性,课程教材体系具有开放性。同时,该课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课程中未能体现教育性原则,教育目标体系不健全,重思维轻实践导致学习形式单一以及教师用书的功能性不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小学资优生课程开发的建议。首先建议形成小学数学资优教育目标体系,确立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确立多维度的课程目标,再按照课程目标细化教学目标,规范目标的表述;第二,在现有数学资优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开放与创新,建议以“综合与实践”模块为载体贯彻教育性原则;最后,实现信息技术与资优课程资源的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