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乙肝表面抗原)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纳入血清HBsAg建立无创诊断模型预测肝纤维化程度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于2010年06月至2019年01月之间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血清学标准诊断免疫耐受期并完善肝脏活组织检查者共11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包括: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DNA(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常规、凝血、生化及肝脏活组织纤维化分期。采用SPSS20.0、Medcalc19.1.3、Empower(R)和R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分析法用于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判断血清HBsAg水平对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法用于构建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Bootstrap法用于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模型间的AUC值比较采用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2.7%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出现显著肝纤维化(F≥2);对于ALT界值新标准(男性<35U/L,女性<25U/L)定义下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其中有22.7%表现出显著肝纤维化;同时,年龄小于30岁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有36.0%表现出显著肝纤维化。2.血清HBsAg水平和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46)。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无明显肝纤维化表现者(F<2)的血清HBsAg水平明显高于出现显著肝纤维化患者(F≥2)(4.74log10IU/ml vs 4.08log10IU/ml,P=0.000)。3.ROC曲线用于评价血清HBsAg水平对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显著肝纤维化(F≥2)的诊断价值时,AUC为0.83;对诊断严重肝纤维化(F≥3)时,AUC为0.89。4.联合血清HBsAg和GGT(γ-glutamyl transferase,γ-谷氨酰基转移酶)建立IT模型,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显著肝纤维化(F≥2)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86.49%和81.58%。5.联合血清HBsAg和PLT建立ITa模型,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严重肝纤维化(F≥3)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75.00%和94.85%。6.对于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严重肝纤维化(F≥3),IT模型的AUC为0.89,同ITa模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Z=0.017)。7.对于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显著肝纤维化(F≥2),IT模型同APRI(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FIB-4(fibrosis 4 score,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GPR(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值)模型相比较,其AUC分别为:0.88、0.62、0.58和0.73(P<0.0001,P<0.0001和P<0.0024,IT模型分别同APRI、FIB-4、GPR比较);对于诊断严重肝纤维化(F≥3),IT模型同APRI、FIB-4、GPR模型相比较,其AUC分别为:0.89、0.81、0.78和0.75(P=0.190,P=0.101和P=0.022,IT模型分别同APRI、FIB-4、GPR比较)。8.对于ALT界值新标准(男性<35U/L,女性<25U/L)定义下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IT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86.67%和84.31%;对于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严重肝纤维化(F≥3)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0.00%和88.52%。9.对于年龄小于30岁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IT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77.78%和93.75%;对于诊断乙肝免疫耐受期严重肝纤维化(F≥3)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100.00%和63.64%。结论:1.血清HBsAg水平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肝纤维化存在负相关性,且血清HBsAg水平对预测其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IT模型对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显著肝纤维化(F≥2)和严重肝纤维化(F≥3)表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3.IT模型同APRI、FIB-4、GPR模型比较,对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对于严重肝纤维化者的诊断价值,IT模型同APRI和FIB-4相当,较高于GPR。4.对于ALT新界值(男性35U/L,女性25U/L)定义下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或小于30岁的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IT模型同样表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5.需行大量临床研究探索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无创模型来预测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是我院自行研究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方法,本次研究目的是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不同跟痛症分型、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更好地为跟痛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现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以此方法对12例跟痛症患者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例跟痛症患者,其中右足8例,左足4例;男
背景和目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类CD30阳性的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该类肿瘤在临床表现、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预后方面具有明显异质性。Zeste增强子同系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蛋白,可通过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功能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发生三甲基化(H3K27
目的构建Markov模型并结合最新的III期临床试验(IMpassion130)数据,评价在美国和中国,阿特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tezolizumab plus Nab-paclitaxel,An P)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一线治疗的经济性。方法1.建立无进展生存、疾病进展和死亡的三状态Markov模型分别模拟晚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对公共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心肌受到梗塞的损害,由于心肌缺乏再生能力,并被成纤维细胞取代,导致疤痕形成,心室重构及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因此,如何减少梗死区域坏死的心肌细胞,从根本上挽救坏死的心肌组织并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所面临的挑战。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
目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ctomy,LAH)和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nonanatomic hepatectomy,LNAH)。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方式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ncer,HCC)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恒牙列的建立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开始到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发育完成结束,这一过程横跨6-12岁的学龄期及此后至20岁的青春期。由于牙列生长发育与年龄呈现相关性,在牙列建立的过程中,在该时段可见年轻恒牙和形态及结构上发育成熟的恒牙共存牙列中,又因相应的解剖结构,在致龋菌、糖类等直接致龋因素或联合诸如外伤、碳酸饮料等相关理化因素作用下,易导致牙髓的病变进而出现根尖周病变甚至最终可使患牙缺失。故及时保护、治疗
目的:探索经β-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机械损伤后内质网应激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脊髓损伤一般会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而且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自噬的发现以及对于自噬在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深入,包括在体内体外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脊髓损伤早期,增强自噬有利于脊髓细胞存活,减少凋亡。在对自噬研究,由巨自噬深入到细胞内细胞器的参与的自噬,内质网是细胞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FRα在CRC组织中表达水平、FR+CTC在CRC患者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以及FR+CTC在晚期CRC患者药物治疗疗效评价中作用,为CRC早期防治以及晚期CRC临床诊治监控提供新的生物学分子标志物及实验依据,拟进一步改善CRC预后。研究方法:采用IHC方法检测30对CRC与相应癌旁组织中FRα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FRα,来定量检测的CTC
【背景】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系脑血管畸形疾病之一。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CCM患者约占20%-52%[1,2],症状性头痛有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迄今相关研究甚少。目前临床上对这类患者的处理方式不一,不同处理方法的治疗结局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了解其药物疗效、手术疗效及术后
研究背景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并其死亡率位列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依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的数据,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为54.75/10万人,死亡率为46.07/10万人,在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高居首位,而肺腺癌已经发展成肺癌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者初诊时为晚期,治疗困难,同时有着相对较低的5年生存率。而伴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这给了晚期肺腺癌患者新的希望,不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