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疲劳破坏准则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疲劳,着重探讨了混凝土材料疲劳破坏准则模型的建立问题。明确提出了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疲劳破坏准则的概念,分别建立了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疲劳破坏准则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建立了混凝土非线性疲劳损伤方程和变幅荷载下的疲劳破坏准则,分析了加载次序效应对总疲劳寿命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多轴疲劳实验枝术,进行了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实验;最后,进行了混凝土在不同侧向约束应力下的变速率加载实验和理论分析工作。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序言,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前混凝土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有关疲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第二章介绍混凝土多轴疲劳实验技术,进行了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章讨论应力空间疲劳破坏准则问题,提出单轴和多轴的双线性统一S-N曲线模型,重新定义了适用于波动拉压疲劳的荷载循环系数并建立相应破坏准则,并用数例分析了S-N曲线的固有缺陷。第四章讨论疲劳变形发展规律和应变空间疲劳破坏准则,给出疲劳总应变和残余应变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数学模型,并把前人建立的静载应变空间破坏准则扩展到疲劳破坏的情形,使静载、疲劳、单轴、多轴、等幅、变幅有统一的应变空间破坏准则形式。第五章分析线性Miner准则对混凝土变幅疲劳的适用性,基于名义应力比和实际应力比的概念定义了损伤变量,建立了非线性疲劳损伤方程和变幅疲劳破坏准则,并分析了加载顺序效应对总疲劳寿命的影响。第六章进行了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不同侧向约束应力水平和不同纵向加载速率量级下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态破坏准则。第7章是结论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城市给水管GIS系统及GIS环境下给水管网工况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和关键技术。以MapInfo为平台,基于OLE技术采用Visual Basic 6.0编程实现了该应用软件。
该文首先运用建立的数据库【天津港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进行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然后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出发,对规范中的承载力系数采用曲线拟合最小二乘
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颁布,新标准对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水质的要求更严格了,并规定2011年7月1日起,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这对渗滤液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4月,《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试行)》正式实施,提出了“生化+膜”的原则性处理流程,“生化+膜”的处理方法逐渐被确
建筑内部给水、热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有平方根法、经验法和概率法等。如我国设计秒流量公式是沿用前苏联的计算方法,但苏联早在七十年代就以废除,并使用概率法。 现行规范
节点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发现能够有效地提高节点抗震性能的新方法及新的节点形式一直是国内外抗震学者及工程界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节点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悠久,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社会关注度高,但基坑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善,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往往又异常复杂,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的安
黄山路污水管道是常州市区污水北排的主干管,管径φ1650mm,工程全长3.46Km,管位部分处于粘土或粉质粘土层,部分位于粘土、粉土、粉砂交界处,这种情况在常州市北部地区很常见.
该文应用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无单元法来求解薄板的自由振动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对该方法的数学基础——滑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了权函数、节点影响
雨水的就地回灌已经日渐成为一种新的处置城市雨水方法.将雨水收集后进行就地回灌,既可补充地下水、减少排入市政管网雨水的量,还可以降低降雨时瞬间排入河道的雨水量以及减
该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了结构非线性耦合运动中的内共振问题,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框架结构为模型,参考线性耦合运动的方程形式,利用拉各朗日能量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