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0多年的发展,新疆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新疆共接待入境游客149.8万人次,外汇收入5.5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4710.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541.75亿元,新疆旅游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且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旅游业将成为新疆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产业。新疆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风俗不仅赋予了新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也是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疆加快了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促进了新疆民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并对这一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新疆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新疆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但是,新疆的民俗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现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民俗旅游规划相对滞后,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性意识;商业化运行过度,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文化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旅游人才缺乏,旅游人员素质不高。如何更好的解决新疆民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好的发挥民俗资源的潜能,使之更好更快的转变为新疆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成为一个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的课题。本研究结合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成果,采用体验性评价对这一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在2012年5-10月间在乌鲁木齐、喀什和吐鲁番三地对中外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旅游者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的主要体验因子,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旅游者总体体验性评价与新疆民俗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因子的回归模型,并对新疆的主要民俗旅游景区和景点进行喜好排名,最后对民俗旅游资源提出市场开发策略,确定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确定新疆民俗旅游的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