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墓园文化融合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石月亮山长相思墓园规划设计为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财富,是逝者灵魂的栖息地,是人们祭祀祖先、休闲游览的公共活动空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增加,对墓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我国由于传统思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墓园的发展比较滞后,植物品种选择单一,配置不合理,造成墓园阴森恐怖的氛围,同时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墓地分布散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实地案例法,以石月亮山长相思墓园规划设计为例,对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墓葬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历程,了解国内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生死观以及丧葬习俗的差异性,总结墓园的特性,进行国内外经典案例的赏析,探究墓园与植物景观的关系,总结归纳传统墓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大众对于墓园景观规划的心理诉求进行了研究调查,采用五级Likert量表法,SPSS主成分分析法、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予以分析,然后总结出受众群体对于植物景观与文化景观相融合的墓园景观的心理诉求,从而指导长相思墓园的规划设计。最后利用以上理论,以石月亮山长相思墓园规划设计为例进行规划设计。石月亮山属于凯运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可以更好的规整土地,节约土地资源。首先总结墓园规划设计要点,然后对石月亮山长相思墓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地、交通区位条件以及项目地规模,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原则、规划定位、功能定位,确定规划思路,从而确定长相思墓园的规划方向。墓园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和植物景观,在文化景观方面,运用各种艺术表达的方法提炼出墓园文化的主题,在满足纪念追思功能的同时,形成墓园的文化景观,传播优秀的墓园文化;在植物景观方面,打造生态葬区,包括树葬区、花葬区、草坪葬区,从生者的角度在植物景观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胆的栽植了色彩丰富的花卉并进行合理配置,使墓园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景象,从而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更是激发生者对生命的热爱。通过以上系统的规划设计,将植物景观与文化景观相融合,竭力营造出一个优美、自然、舒适、生态的墓园环境。希望此研究能为现代墓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设施蔬菜作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设施园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使得蔬菜秸秆废弃物的产生量显著增长。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数量大,加之生产所需建筑物等存在,限制了清理和运输,因此多就近堆放于路边,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是设施蔬菜秸秆处理最直接的措施,创新了秸秆利用方式,利用夏季生产休闲期,将蔬菜秸秆直接还田,在田间直接腐熟,将秸秆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重新归
塑料大棚是我国保护栽培常见的设施类型。由于单栋塑料大棚空间小、环境变化剧烈、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近年来逐渐向大型化和连栋化发展。但是,普通连栋大棚存在抗风能力较弱、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性能较差等问题。为此,本论文对实验室前期研发的两种连栋塑料大棚—M型双连栋塑料大棚和耳肩式多层覆盖三连栋塑料大棚的光温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连栋大棚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与普通双连
通过在白红蓝配比的基础上加入适量UV-A,研究其对黄瓜嫁接苗质量及抗旱性的影响,以期探明黄瓜嫁接苗生产过程中适宜的光配方。本试验以‘津优35号’黄瓜为接穗、‘日本青藤台木’南瓜为砧木,以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在白:红:蓝光(50:70:30μmol·m-2·s-1)配比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30μmol·m-2·s-1的UV-A,研究了添加UV-A对黄瓜嫁接苗幼苗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
菊花,原产中国,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菊花植物品种繁多,在花色、瓣型、花期、抗性和株型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变异,其中有关花色的研究是传统热点。前人的报道已验证了MYB基因家族对植物花色以及其他多种生理性状均具重要的调控功能。本研究我们针对经全基因组测序的、遗传背景相对简单的菊花二倍体野生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基因组中的276个MYB基因进行高保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转型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乡村旅游在此背景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自然与土地的利用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使休闲农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主题型的农业产业园围绕着特色产业进行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园区的文化内涵,还能明显提高园区经济效益。论文首先解读了生产性景观、观光农业、三产融合等相关概念,对国内外休闲农业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选派驻村书记入村任职能够更加直接、精准、有效的促进农村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开展,解决基层贫困落后问题,该措施得到了政府与基层农民的充分肯定。2015年,该举措落地成为了一项国家政策,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解决贫困村党组织涣散和经济落后等方面问题的成效突出。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回首我国脱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贫困村驻村书记政策在我国脱贫攻坚的历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帮助我国打赢了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并且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作物,产量居世界茄科作物首位。长期以来,为保障番茄的生产供应,多以高产、抗病、耐储运为育种目标,导致当前生产中的主栽品种品质不佳。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也对番茄的品质有了更多的要求。栽培番茄在经历多年驯化之后,其遗传学的背景已经越来越狭窄,因此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表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控释氮肥均能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增长养分供应时间,满足大蒜全生育期对肥的需求,提升大蒜的产量和品质;解决普通肥料养分释放集中,基肥施用过量易造成肥料流失而无法满足大蒜生长后期养分的供给的问题;减轻施肥给土壤带来的不良生态影响;减少经济与劳动力投入,为长效肥料在大蒜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特展开此研究。本研究以?金乡大蒜‘为供试材料,通过腐植酸与不同比例控释氮肥(N-P2O5-K
磷肥在作物增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石灰性土壤中磷肥利用率普遍较低。前人研究发现,腐植酸可以提高石灰性土壤中磷肥的利用率,但腐植酸提高磷肥有效性的作用机理众说纷纭。因此,本试验采用IHSS(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的提取方法从风化煤中提取了腐植酸(HA),首先通过模拟石灰性土壤溶液环境,探究了添加/不添加腐植酸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并获得了磷钙(P-Ca)以及腐植酸磷钙(HA-Ca-P)沉淀,随后采用元素分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发病率及染病率极高的一种病害,目前应对葡萄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为化学药剂防治。但是,使用大量化学农药不仅会影响果品质量安全,而且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因此,生产上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物农药。目前研究表明,超敏蛋白是一种新型环保类微生物蛋白农药,其产品无毒性,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病性,同时更有效的提高果品质量。本试验通过制备高效的超敏蛋白,研究其在防治葡萄霜霉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