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前言引出了该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在中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目前中国金融分业管理体系下,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金融全能化的现实选择.第二部分通过分析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政策争论,说明在强化金融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混业经营是国际性的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在具体策略上考虑建立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代表的金融组织机构.第三部分首先对两种主要的金融机构合作模型,全能银行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进行定义;其次着重研究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的代表,美国"花旗"模式和日本"大和证券"模式,最后总结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第四部分是该文的重点,阐述了中国目前分业经营的目的和法律框架;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国际的差距以及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进一步揭示突破分业经营的现有格局应成为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重点,由于中国金融监管基础较薄弱,所以金融结构改革必须渐进式,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来实现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进程.第五部分以光大、中信和招商银行模式为例,说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中国的优势体现,确定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特征发展战略.第六部分是该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强调金融控股公司兼备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点,代表中国今后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在中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以及法规、监管、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并参照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趋势作出了分析,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
国有企业中能否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希望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
受马克思关于劳动和资本的冲突长期存在的启发,古德温以生物学中的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工资占比与就业率之间的相互依存变化关系,这一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随着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风险已经成为障碍技术创新的重
该文首先从公司治理的理论溯源及历史演变着手,分析新形势下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引入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原理和模型.其次,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实施公司治理结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