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校园作为城市景观构成的一部分,作为构建儿章知识结构、与人生观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从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人性化设计几个方面对石家庄小学的植物景观进行了统计与调查,发现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意见。在物种统计上,31所小学校园中共有植物61种,小学校园中应用的木本植物种类不足石家庄市常用种类的30%。其中乔木层植物28种,灌木层植物20种,藤本5种,地被及花卉7种。其中的常见树种有法桐、大叶黄杨、龙爪槐、雪松、金叶女贞这5种植物出现频率的最大,占植物总种数的8.2%。种植结构上,总体乔灌比为1.73:1,乔灌比例严重不合理,灌木种植数量极少,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为1:4.27,缺乏形成既有良好生态效益、又有美丽景观的绿化种植结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反映出石家庄小学植物景观,种植结构单一,生态效益性差的特点。观赏特性与空间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景观时序性的学校占22.58%,既为复合式种植,又有好景观时序性的学校只有3所占总数的9.68%。植物空间应用类型主要有覆盖、和半开敞这两种,应用最多的功能的是观赏效果和遮阴。可见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未将生态功能与观赏功能、观赏功能与使用功能相结合。根据以上调查发现石家庄小学校园主要存在植物景观生态性差、植物景观艺术性差、小学户外植物空间不符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尺度需求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改造建议。(1)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常用树种的种类,尤其是灌木、地被与藤本植物的种类,提高物种丰富度,采用群落式复合种植结构,增加植物种植层次,提高生态效益。(2)丰富种植形式多采用花架、花池、花台、花径、花篱等多种种植形式丰富植物景观层次。以植物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性为元素,运用艺术化处理手法进行搭配,并结合构建功能对功能空间进行设计,构建变化丰富的绿色活动空间。(3)有针对性的设计:一方面针对主要人群,根据儿童的活动习惯合理布置植物景观,根据儿童生理尺度及心理尺度搭配植物景观。一方面针对重点区域,对景观质量要求较高的门区、操场边缘、教学楼附近等区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