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①观察为期7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规律。②评价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前庭蜗神经的功能和注意能力。研究方法:1受试者:招募山东师范大学健康女大学生志愿者20名。受试者认真填写个人的基本信息、仔细询问其健康状况,让其认真填写PARQ&YOU调查问卷(见附件5.1)。受试者均无不良嗜好、神经方面的疾病、心理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听力正常,能够胜任本实验。向受试者认真介绍本实验研究目的,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取得她们的书面同意(知情同意书见附件5.5)。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①实验组(n=10):进行每周3次、为期7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②对照组(n=10):不进行任何相关锻炼,按原作息规律生活。指标测试:①采用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NDI-092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指标。用75%的酒精对受试者安放电极的部位进行脱脂,涂抹导电膏降低阻抗,使阻抗保持在至少5千欧以下,根据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将记录电极安放在头顶部(C),参考电极置于右耳垂处(A),接地电极安放在前额处(FPz)。短疏音刺激右耳,左耳白噪音掩蔽,声音强度设置为100dB,灵敏度为5μν/div,叠加平均2000次,滤波范围设置为100Hz-2000Hz,刺激频率为30Hz。②采用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NDI-092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各指标。选用Ag/AgCI电极,测试前用浓度为75%酒精对安放电极的部位进行脱脂,涂抹导电膏降低阻抗,使阻抗保持在5千欧以下,按照国际脑电学会10/20系统,记录电极置于Fz、Cz、Pz点,参考电极置于右耳垂处(A),接地电极置于FPz点。利用听觉Oddball刺激模式,100dB的声音刺激受试者的双耳,时程为75ms/div,灵敏度为0.5mν/div,滤波范围为1~30Hz,叠加平均30次,刺激频率0.7Hz,靶刺激占20%,非靶刺激1KHz,靶刺激频率2KHz,溢出波形选择排出。③采用心理自评量表(BFS心境量表)(见附件5.3)对受试者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试,采用身体活动指数问卷(见附件5.2)反映受试者每周参加身体活动的情况。④采用韩国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受试者的身体组成成分各指标进行测量⑤采用型号为RGZ-120-RT身高体重计来对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①对照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指标在7周之内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实验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较,四周后的Ⅴ波潜伏期显著性缩短(P<0.05);锻炼7周后Ⅰ波潜伏期、Ⅱ波潜伏期、Ⅲ-Ⅴ峰间期呈显著性缩短(P<0.05),Ⅰ-Ⅲ峰间期呈显著性延长(P<0.05)。与四周后相比较,锻炼7周后Ⅰ波潜伏期呈显著性缩短(P<0.05),Ⅰ-Ⅲ峰间期呈显著性延长(P<0.05),且Ⅰ-Ⅴ峰间期呈极显著性延长(P<0.01),Ⅰ-Ⅰ峰峰值呈显著性增加(P<0.05)。②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各指标在7周之间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实验组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较,四周后Cz点潜伏期、Fz点反应时、Pz点潜伏期、Pz点反应时显著性缩短(P<0.05),锻炼7周后Cz点潜伏期、Fz点潜伏期、Fz点反应时、Pz点潜伏期、Pz点反应时呈显著性缩短(P<0.05),且Cz点反应时呈极显著性缩短(P<0.01),Fz点波幅呈显著性增加(P<0.05)。与四周后相比较,Cz点反应时呈极显著性缩短(P<0.01),Fz点潜伏期、Fz点反应时呈显著性缩短(P<0.05)。③对照组的心理指标(BFS)在7周期间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组经过7周的核心稳定性锻炼锻炼之后,愉悦性指标和平静性指标显著性增加(P<0.05)。④对照组的血压和三围指标在7周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实验前相比较,四周后舒张压呈显著性降低(P<0.05),锻炼7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性降低(P<0.05)。四周后相比较,锻炼7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性降低(P<0.05)。⑤7周后对照组的体重与前测相比较呈显著性下降(P<0.05),体重指数(BMI)呈现极显著性下降(P<0.01),7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之后,实验组的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性降低(P<0.05),这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或者是训练时间短造成的。结论:瑞士球上跪姿抬臂方式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训练者的注意资源投入和反应速度等认知功能能力。显著提高前庭蜗神经的功能,使其反应传导速度加快。改善心境,增加愉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