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基于传统“尊师重教”文化视角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教师是指学生对老师给予自己的关爱和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老师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是学生在认识、处理师生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优秀品质。近年来,中学师生矛盾不断凸显,时常有一些辱骂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的失恩事件屡见报端。中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如果在此阶段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品行以及人格等是极其重要的。感恩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有研究表明其对改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作用,针对当前出现的师生矛盾现象,在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所以要改善初中生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感恩教师水平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验证张芝的中学生感恩教师品质问卷,并检验了其信效度,证明该问卷适用于当代初中生。其次,运用该问卷对初中生做现状调查,了解其感恩老师的现状和特点。然后编制了一套基于传统“尊师重教”思想内容的初中生感恩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用以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教师水平,并通过实践活动干预来证实其有效性。最后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团体辅导效果的访谈,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而且证实了该团体辅导确实能较好地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教师水平,结论如下:  (1)初中生感恩教师水平程度整体较好,在各个分因子上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感恩教师认知、感恩教师行为、感恩教师情感、感恩教师意向。  (2)男女生在感恩教师认知、感恩教师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感恩教师情感、感恩教师意向上男女差异不显著。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感恩教师四个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  (4)城乡学生在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5)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感恩教师认知、感恩教师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干部学生显著高于非干部学生。而在感恩教师情感、感恩教师意向上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不显著。  (6)初一年级在感恩教师四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7)城市重点中学在感恩教师四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乡镇中学;但是重点中学仅在感恩教师三个因子(认知、情感、行为)显著高于城市普通中学。城市普通中学与乡镇中学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8)初中生感恩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初中生感恩教师水平的有效方法,具有即时性和持续性的效果。  (9)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适合中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原有学校的健康教育模式己经不再符合中小学生日益增强
本文介绍了汉语词义消歧的发展状况。研究了词义消歧的具体分类。探索了有监督词义消歧方法、无监督词义消歧方法和半监督词义消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