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优化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是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信号控制效率的有效手段。其中,相位差的优化研究又是区域协调控制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对于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路网的实际情况,在区域信号控制中,对于干线的协调控制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首先对区域路网中的干线相位差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将干线相位差的优化方法推广到区域。本文研究工作总结如下:第一,干线相位差的优化。传统干线相位差控制或以车辆延误最小、或以绿波带宽最大为控制目标,未建立两者间的解析关系。首先,本文基于车辆到达率与驶离率分析车辆排队变化情况,提出相邻路口间子绿波带宽的计算公式;其次,定量分析了该模型计算所得带宽与各路口车辆延误之间所呈线性关系。考虑到各路段上车辆运行状况的差异,提出以子绿波带内通过车辆数最大为控制目标,采用几何函数分配绿波带宽,使得绿波带宽与车辆排队延误同时得到控制;再次,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目标函数。最后,对比传统数解法分析了该干线相位差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第二,区域相位差的优化。传统区域相位差优化未考虑车辆到达率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故本文采用元胞传输模型建模路网交通流演化,分析了车辆到达率随路口相位差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基于此对本文提出的干线相位差模型进行改进。结合路网分解算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区域相位差滚动式优化的相位差优化模型,并结合仿真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第三,综合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本文区域相位差滚动式优化模型的控制应用效果,本文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三种不同的交通需求,分别与未对相位差进行优化的路网运行状况和利用图解法优化相位差后的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针对不同交通需求,对仿真软件输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对路网进行相位差优化后,路网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次数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且与图解法相比,在交通需求偏大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15%29%[1],并且发病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2]。上肢淋巴水肿一直是临床上困扰患者恢复期的难题,它不仅会引起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
介绍了氯甲苯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其合成技术进展与衍生物的应用,分析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目的:建立双黄连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其特征色谱峰进行归属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0 mm,5μm);流
本文通过论证试验,分析论证了影响电起爆器桥丝熔断时间的因素;产品结构、装药结构、发火条件,经优化设计最终满足技术要求。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政府的财政支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总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但遗憾的是,尽管如此,农村公共服务供
随着交通产业的发展,大型钢桥的数量与日俱增,在钢桥的使用过程中,因自身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铺装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桥体变形大、通风差,铺装层混合料性能不足等是病害
以日本白令海引进的咖啡金黄水母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幼体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带给学生们的是基础的教育,随着我国对"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显得更为普遍,应用的范围也变
当执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策略时,地区资产选择是绕不开的步骤,对资产配置绩效影响巨大。使用我国32个地区板块指数2009-2014年间的日对数收益率数据,首先借助改进的指数分层
分布式热电联产的能源系统在经济效益、能效和碳减排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针对目前工业园中普遍存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低、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分布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