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在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国人祭起民族主义大旗,试图建构统一、巩固的中华民族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建设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本文便是通过对抗战时期国人大量有关西北书写文本的分析,探讨国人在西北这一往昔帝国的边缘地区建构国族的过程。抗战时期,在“开发西北”之声高唱入云之际,对西北的各种考察、调查也达到了高潮,考察游历者的旅行书写以及社团、杂志和新闻舆论界的报道构成了西北书写的主要内容。这些有关西北的书写,正是在国族意识的激励下,建构一套包容国族各个不同面向之真实状况和知识系统的企图与努力。首先,国人通过“自然国族化”的书写策略,把西北这一长期处于华夏边缘,族群、文化极其繁杂多样的广大区域,形塑成中华民族固有的疆域和发源地,不但是物产繁多、资源丰富的“天府家园”,而且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次,国人通过对西北各族群的文化特征和族源、族称及族群冲突等各方面的重新诠释,把西北少数民族形塑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份子,并要求融合各族群文化以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再次,国人还指出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复兴,必须经由现代化来实现,即通过现代化的西北开发来融铸西北各族群,进而建构国族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抗战时期的西北书写,通过多种书写策略孜孜以求的实为把各族群融铸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建立伟大的民族国家。此一书写的主体多为汉族知识分子,故在书写中不免流露出大汉族主义的思想。但其对于西北自然历史、地理的介绍;各族群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提出以现代化为目标融合汉族与西北各族群文化,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并最终通过现代化的开发来融铸国族的思想都对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谐、巩固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