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人西北书写与国族意识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在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国人祭起民族主义大旗,试图建构统一、巩固的中华民族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建设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本文便是通过对抗战时期国人大量有关西北书写文本的分析,探讨国人在西北这一往昔帝国的边缘地区建构国族的过程。抗战时期,在“开发西北”之声高唱入云之际,对西北的各种考察、调查也达到了高潮,考察游历者的旅行书写以及社团、杂志和新闻舆论界的报道构成了西北书写的主要内容。这些有关西北的书写,正是在国族意识的激励下,建构一套包容国族各个不同面向之真实状况和知识系统的企图与努力。首先,国人通过“自然国族化”的书写策略,把西北这一长期处于华夏边缘,族群、文化极其繁杂多样的广大区域,形塑成中华民族固有的疆域和发源地,不但是物产繁多、资源丰富的“天府家园”,而且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次,国人通过对西北各族群的文化特征和族源、族称及族群冲突等各方面的重新诠释,把西北少数民族形塑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份子,并要求融合各族群文化以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再次,国人还指出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复兴,必须经由现代化来实现,即通过现代化的西北开发来融铸西北各族群,进而建构国族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抗战时期的西北书写,通过多种书写策略孜孜以求的实为把各族群融铸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建立伟大的民族国家。此一书写的主体多为汉族知识分子,故在书写中不免流露出大汉族主义的思想。但其对于西北自然历史、地理的介绍;各族群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提出以现代化为目标融合汉族与西北各族群文化,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并最终通过现代化的开发来融铸国族的思想都对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谐、巩固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电子产品制造服务(EMS- Electronic Manufacture Service)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和最集中的区域,特别是以原始设备制造商(OEM-Origi
教师话语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工具,不言而喻,教师话语对学生学习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是以课堂观察,录音和问卷调查为基础的个案研究,利用定性和描述的方法来确定高中英语教师在
自1993年9月美国宣布开始建立信息基础设施以来,全球信息化趋势就此开始,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伴随着这种社会形态转变,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也逐步从“模拟时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临潭(古称洮州)旧城每年元宵节的万人拔河(俗称扯绳)民俗源于春秋战国时荆楚故地的“施钩古俗”,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行室内装修的活动甚是频繁,随之而来的由于室内装修导致的纠纷也是屡见不鲜。目前,我国法律对
要遏制日益严重的沙漠化势头,就必须进行防沙固沙。现在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固沙方式主要包括工程固沙、生物(植物)固沙和化学固沙。化学固沙因其具有可机械施工,简单快速,固沙
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严峻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追求经济目标固然重要,但倡导企业管理者关注环保是当前的大势所趋。根据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变化
中国石油ERP系统建设和实施已全面铺开,2010年10月青海油田公司实现了ERP系统单轨上线。但随着ERP系统的运行,公司带来了新的运营风险,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且从青海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