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法律制度重构及其分析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地公有产权的确立以及家庭承包经营改革,较好地回答了土地公有产权同社会公平协调一致的历史难题,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偏好,忽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情,漠视了农民的基本土地财产利益诉求,导致“三农”问题凸显,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急需改革。笔者站在法学研究的高度,综合现代法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土地产权思想,运用法律、经济、历史的分析方法,对土地制度功能、土地权利制度的演进,以及制度供给安排的缺陷及滞后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有效的变革路径,应当是明晰土地财产权的归属秩序和控制利用秩序,在基本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明晰化的所有权,并由契约规则合理构建产权制度,以实现优化的土地配置功能、保障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村富裕的保障、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要在土地制度的构建上下功夫,针对目前集体所有制下家庭承包经营权遭遇的现实困境,本论文从法权与产权的结合上,大胆提出土地产权应该明晰化,公有成分统一化,私有成分确定化,以免国家“长臂”和承包经营权“效益递减”两头挤压,把现行农地制度弄得不伦不类。因此,笔者提出在农村土地国家所有终极保留的基础上,建立起“土地农民持有产权制度”,把农民基于身份权而获得的承包经营权直接从国家所有者手中依法承受,持有利用,收益分配,有限流转。只有这样,才能用经济法的动态持续发展理念,对建立在土地资源上的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进行法律规制和宏观调控,消除土地法律制度结构缺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性,使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路先锋。
其他文献
反倾销法的存废问题不仅涉及到对该法功能的认识,亦关乎制度成本方面的考虑。本文先综述了当前关于反倾销法何去何从的各种观点,然后追根求源,从倾销的定义入手,考察了倾销的
在植物新品种权扩张的背景下,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以发达国家种子企业为代表的国际种业公司侵占着我国的种子市场。国家虽将种业发展规划列入日程,却忽视了作为种子使用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对两者的保护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与价值取向,新闻自由的价值在于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隐私权保护的价值重在保护个体权利,两者都是现代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种权利与自由在行使过程中又会发生冲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权利和自由行使的界限,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做到既保护个体权利,又顾及社会整体利益之需要。 论文第一部分概括阐述了隐私权及新闻自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的特点。我国的出租车市场发展未为完善,近年来出租车行业问题频发,“黑车难以根治”“打车难
间接正犯理论是刑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国家尤其是德、日等国家对间接正犯的理论研究,对间接正犯的概念、特征以及存在类型等基本问题作了研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