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知识传播学会的便士百科全书》(The Penny Cyclopaedia of 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下文简称《便士百科全书》)(1833-1858)是19世纪英国海外扩张与科学考察背景下在英国实用知识传播学会的监管下出版的系列百科全书。这部书并不是在编织一个知识体系,而是希望作为一部参考书向读者传达一些实用知识。本论文以《便士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知识的词条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世纪英人对中国相关实用知识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如何采集中国实用知识并在《便士百科全书》中进行阐释的。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整体介绍英国实用知识传播学会与《便士百科全书》的出版情况,其中包括实用知识传播学会的建会目的以及在它监管下出版的一些刊物及刊物在世界范围内对读者的影响,还包括《便士百科全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其中有关中国知识的来源所涉及到的人物。第三、四、五章分别选取了《便士百科全书》中与中国知识相关的词条进行个案研究。第三章选取了与中国植物知识相关的词条,总计约为70多条,其中重点以“茶”词条为例进行分析。第四章选取与中国地理有关的词条进行分析。第五章选取与中国技术有关的词条进行分析。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便士百科全书》面向普通民众的科普写作与百科全书的写作方式。本文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现分述如下:第一个问题:分析《便士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词条的内容的知识来源,讨论词条编写者如何依据这些知识来源而对知识进行的阐释。笔者通过对《便士百科全书》中提到的有关中国植物、地理、技术知识的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在19世纪英国对中国植物、地理、技术知识的采集,主要是来自来华的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学者的一些文献与笔记,以及汉学家在欧洲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文献。在第三章对植物词条的研究中,首先笔者从宏观的角度列表分析了词条的编写者对中国植物知识的阐释,发现词条编写者们除了介绍植物的外形、习性、移植培育方面的知识外,还主要关注了植物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实用知识,如植物在当地的种植培育、药用作用等。再次笔者以“茶”词条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词条的编写者们对中国茶知识的采集与阐释。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而得出结论:词条的编写者在对中国知识进行阐释时注意到了地方性的实用知识的内容。在第四章对地理词条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词条的编写者们主要阐释了欧洲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史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介绍绍了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与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与物产。在人文地理方面,介绍了沿海城市与北京的城市布局与贸易情况等。从中可以看出《便士百科全书》对中国地理知识的阐释是偏向与贸易有关的实用性地理知识。在第五章对技术知识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词条的编写者们认为的中国的技术多为实用的发明创造,比如印刷术、火药、罗盘的发明等,所以在对技术知识的阐释过程中,词条的编写者们对实用性强的技术的阐释与分析比较多。第二个问题:分析19世纪英国对与中国相关的实用知识的主要兴趣所在,进而研究这一兴趣形成的原因。在第三、四、五章的文本分析中,笔者发现词条编写者们向读者展示的中国实用知识也体现出了其对中国知识的兴趣所在。词条编写者们关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地方性知识上)。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物产,关注气象与灾害情况,关注其交通通道与航运能力,关注沿海城市与首都的贸易情况。关注中国发明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关注的方面与19世纪英国的海外扩张与贸易往来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英国对中国植物、地理、技术实用知识的探究是为进一步的海外扩张与贸易往来做准备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19世纪在英国工业革命与海外扩张背景的下,英国对中国知识的兴趣所在。同时亦可为探究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实用知识是什么而做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