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上海的崛起,近年来学界对海派文化的研究也愈益热衷,作为海派文学开山之作的《海上花列传》自然也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菲成绩,但从“上海叙事”的角度来研究《海上花列传》的成果却极为稀缺,这无论是与“上海叙事”本身的重要性还是与“上海叙事”对《海上花列传》的重要性均明显不相称。有鉴于此,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对文本产生的特定地域(上海)和特定时空环境(近代上海社会)的考察,从“上海叙事”的角度对《海上花列传》展开论述。文章在对“上海叙事”这一关键范畴做出界定之后,以上海城市本身的时代特征在文本中的凸显作为关注点,从小说的日常性叙事和商业性叙事对上海城市的构建以及《海上花列传》与上海叙事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试图在解读小说《海上花列传》对上海城市的建构中,呈现出上海的时代面貌,挖掘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社会历史文化内蕴,并试图界定出《海上花列传》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本文中的“上海叙事”是指韩子云在《海上花列传》中讲述的上海故事,或者说是作者以特定的表达方式对上海的一种叙述。“上海叙事”产生于近代转型时期的上海社会环境,它以日常性和商业性叙事方式展现近代上海的时代面貌,日常性叙事是对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叙述。商业性叙事是对近代上海商业化的叙述。日常性上海叙事和商业性上海叙事是近代上海时空环境的产物。它们都叙述了近代上海的时代内容,彰显了近代上海的时代特征,并以此拉开了近代上海与传统城市的距离,留下了一个转型时期的上海形象。在《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中,上海最早被作为一个全新的审美和认知空间来独立对待。《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叙述了一个全新的上海,并将《海上花列传》的海派特征落到了对上海叙述的实处,鲜明地彰显了《海上花列传》的海派文学特征。而小说的日常性和商业性上海叙事则紧扣近代上海的都市特点,以全新的叙事行为叙述出一个“近真”的上海,从而为海派文学开创了“上海叙事”的传统,其对海派文学的上海叙事之影响历历可循。这种始终受上海社会环境的影响、始终偏离主流宏大叙事的叙事方式在海派文学的上海叙事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在海派文学中的延续和发展,充分显示出《海上花列传》对上海书写的开创性意义。
其他文献
工业生产带来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在人们肆意追逐物质生活的时候被无情地抛弃了,很多地方的自然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同时在物质经济的
程抱一(Francois Cheng)先生长期活跃于法国文艺界,多年来汲取中、法两国文化之精髓,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屡有创见,赢得学术界重视与好评。程先生著述颇丰,以1980年为分水岭,他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兼具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科学探究价值和以表达表现为中心的艺术表征价值。双重价值的存在为手工制作活动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本研究以一种新的生物基肥料增效剂为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砂柱淋溶实验对15个不同批次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控失率的测定;选择其中控失率居中的样品进行了小白菜的盆钵种植实验,
社区银行在我国刚刚萌芽,其发展备受关注。下一步何去何从?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对比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作一全面反思。
泰来县位于我省西南部,南临吉林省镇赉县,东至嫩江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隔江相望。20世纪80年代以前,文物工作者在泰来发现和征集了一些辽代文物(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现将
意象在频繁的使用中具有了浓缩化的文化能量,它同时作为文学的基本材料,又以其历时性整体效应,影响着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和阐释。小说中独特而意义繁复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
阳春砂是我国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以其果实入药。由于阳春砂柱头高于花药,自然传粉结实率低,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为揭示阳春砂果实形成的基础,探讨提高阳春砂产量的对应策略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优秀的思想家、学者和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用回鹘文写成的一部长达一万三千两百九十行的长诗。该书成书于回历462年——463年(公元1069年——107
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和对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