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感知的视频流垂直切换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将是一个各种网络相互并存的异构网路环境,而异构网络中视频流的传输与一般的数据传输有着明显区别,需要克服信道带宽、切换延时以及丢包等问题,如何保证异构网络环境中视频流传输的质量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视频流在异构网络中的可靠传输的关键是网络切换,而切换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合适的切换时间,因为视频流数据与一般数据不同,每一个数据包的重要性不同,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切换时间,将会导致前后接收到的数据包无法解码。为了保证异构网路中视频流的可靠传输,降低网络切换的切换延时,提高视频流的传输质量,本文主要是基于跨层设计的思想,综合考虑网路各层的信息,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同时结合客户端应用层接收到的视频帧类型,选择合适的切换时间,保证视频流在切换过程中的可靠传输。本文首先介绍了异构网络中网络切换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通过网络各层实现网络切换的可行性、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异构网路中视频传输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基于传输层实现网络切换的优点,介绍了基于信号强度的视频传输解决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感知视频传输解决方法。最后,本文采用NS-2对两种方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基于信号强度的解决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减少终端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延时,提高客户端收到视频流的PSNR,使得异构网络中视频流的传输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LTE-Advanced和802.16m两种IMT-Advanced国际标准技术的特点以及两种系统的物理层核心技术OFDM的基本原理,并且研究了高速移动环境下产生的多普勒频偏对IMT-Adv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要求更高的传输速率,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以及更好的传输质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将采用以下关键技术: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多输入多输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以其全天时、全天候、强穿透力、高分辨率成像的独特优势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军事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SAR相干
驾驶疲劳已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前预警,对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保护驾驶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系统的空间分集技术由于在性能上的巨大优势而被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移动终端在体积、功率等各方面的限制,多天线在移动终
随着人类进入高速列车时代,为了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实现列车自动控制。要求列车与地面之间进行双向、大量信息传输。GSM-R(GSM for Railway)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列控系统车地
在无人飞行器巡线过程中,采用立体视频摄像能够获取空间信息,从而更有利于判别输电线路的状态,并更真实再现自然的输电线路场景。实时立体视频信号的直接传输,需要两个通道的
近年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不仅仅在农业、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还以卫星导航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GNSS的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Internet已由单一的数据传输网向多业务承载网演进。以前那种以e-mail、文件传输为主的单纯的数据传输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些实时
克服偏振模色散(PMD)是40G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可以在光域或电域中对其进行补偿,而电域补偿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扩展、成本低且不会引入光损耗等优点。自适应线性前向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