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与研究——高效率与高情感的有机结合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参考消息》2004年6月3日有篇文章,叫《“未富先老”敲响中国警钟》,整版报道了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对迅速到来的老龄化将给中国造成困境的忧虑,并发出“青春中国”将逝,“老龄中国”已至的警言。 历史:西方“老年设施”的产生,可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济贫院”(当时供安置孤苦伶仃老人的专用设施),可以认为这是现代老年医疗设施的雏形。 现状:针对当前我国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低下、医疗行业过多的注重对经济利润追逐,而忽视对老年福利医疗设施等社会影响效应重大的思考与设想。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只注重对疾病清除和对医疗活动的牵就,而不注重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身心的全面治疗和对医疗环境的人性化塑造。 论题:本文围绕老人医疗建筑中的核心设施--护理单元为研究的主体,紧紧抓住护理单元设计中的两个核心本质,即医护行为的运作效率(效率要素)和病房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情感要素)展开论述。老人医院护理单元固然要求更为细腻的人性化设计,但必须以护理效率为基础,护理效率的提高是人性化设计的目的,而人性化设计是提高护理效率的手段,二者既相互矛盾,又互为条件。 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护理距离的缩短,进而要求紧凑的病房平面形态;人性化设计的深入要求舒适宽敞的病房环境和大量的医疗辅助空间以及绿色交换空间,无疑导致病房平面形态的加大;二者惟有深层次的有机融合,方可达到高效而舒适的平衡点--即为本次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逻辑:本文以老人医院护理空间为论题,以效率和情感作为论题矛盾的两个侧面,并且首先通过对国外老人康复病房的文献分析,其次是对国内五个老年病护理单元病区的实地调研,进而深入分析效率和情感、治疗与康复、住院与疗养的复合式老年病房的设计与研究,最终总结出老年病房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并建立直观的图式模型,以确定老年病房设计的理想模式。 结论:老人医院护理单元理想模式分为急性病房模式(开敞式集中监护病房)、亚急性病房模式(环形的高效巡视私密病房)、慢性康复病房模式(多护士站的组团式病房群)三种理想模型。
其他文献
在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塑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设计要素众多,过程复杂,必须寻求更理性
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工业建筑用地一般占总用地的25—30%;而在一些工业型城市,因拥有一些大、中型企
本文主要以江南地区城市为例,探讨了在当今城市水系不断衰退和城市特色不断丧失的背景下,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城市水系方面传承江南地区城市特色的对策措施。本
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大国,同时高龄人口也在快速增长,家庭的养老负担日益增大,需要新的养老体系出现。单一的社会和家庭的养老方式都是不适宜的,只有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养老体系才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大量实践、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学术勃兴,寒地大学校园生活区建筑的复合化设计思想应运而生
文章针对现今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农民在新农宅建设时对生态的忽视和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的居住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从传统民居(以北京和徽州为例)总结山可以利用的低技术生态策略,并利
轨道交通介入城市空间后,凭借对周边城市空间可及性的提高,必然会诱发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演变,并改变人在城市空间内的活动,这一过程表现为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关联与融合;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技术变革的不断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个性化使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非节能型建筑,运行能耗巨大。因此,能否对其实现节能改造,决定着最终能否促进
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