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选择条件下的选择扩散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多年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选择改变了偏好。Brehm首次发现了这一现象,即在具同等吸引力的两对象间做选择后,人们倾向于增加对所选对象的喜爱程度或减少对非选对象的喜爱程度,以此来合理化所做选择的现象,即选择扩散效应。大量研究证明了这种现象并采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认为个体做选择时能意识到选择冲突如拒绝项优点及所选项缺点,产生不舒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通过贬低拒绝项,抬高所选项来缓解。然而,这种经典的解释现在仍在争论中。最近有研究发现做选择之后,记不住所选项的遗忘症病人也表现合理化的现象。甚至幼儿和卷尾猴在不同颜色的巧克力中做选择也发现了这一效应,即使是做的盲选。也有研究者通过对气味的研究,证明正常被试所做的外显选择能引起对气味的偏好的改变,无论被试记起选择还是忘记选择,都对所选气味评价变高,拒绝气味评价变低。这些研究表明选择引起再评价的改变受相对自动过程的调节,并不一定依赖于外显记忆或高度发达的认知机制。这一结果挑战了认知失调减少的传统解释。国外大量研究发现,西方人存在选择扩散效应。做选择的行为使西方人在表现个人偏好的同时,也对这些偏好产生影响。许多跨文化的研究发现东亚人不存在该效应。也有研究者发现,欧裔为自己做选择时,表现出显著的合理化现象;而亚裔在为自己做选择时没有这种合理化趋向,但为亲密朋友做选择时表现出合理化趋向。近期国内有研究者采用自由、非传统自由选择范式,发现为朋友做选择时产生选择扩散效应;而为自己做选择时,却没有出现西方人所表现的选择扩散效应。不过,以往这些研究大都采用做单次选择的方式来考察选择扩散效应。最近国外有研究者采用做多次选择的方式考察到西方人的选择扩散效应。对于一向以谦虚为美德的东亚人来说,仅凭做单次选择的方式能否真正地考察到他们的选择扩散效应还值得商榷,因此有必要采用做多次选择的方式来考察东亚人的选择扩散效应。同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针对选择扩散效应的文化特异性,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采用做多次选择的方式,设置新的实验情景,让被试想象在未来重要事件比如就业城市中做选择,来考察选择对偏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实验范式(自由选择范式,及非自由选择范式),两种实验情景(旅游,就业),采用做多次选择的方式来探讨中国被试是否存在合理化倾向。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被试无论为自我还是朋友做选择,都会出现选择扩散效应,该结果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且选择方式、选择情境均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本研究考察了单纯选择的作用,仅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或重要事件就可出现对选择的合理化倾向,排除了拥有对选择结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一群90后的学生,秉持着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将研究生入学推迟一年,转而扎根西藏、青海、甘肃等偏远地区,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他们就是
<正>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从"贺岁片"到"大片"、从喜剧到悲剧,已经呈现出相当丰富的景观。但其中存在一个一以贯之的现象,就是绝大部分影片中都有着一个或几个魅力独特的女性形象
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收到了一份缓交诉讼费用的申请。法官打开这份申请,只看到申请缓交的说明,并没有提交任何相关证据材料。这份申请是否符
固体酸、碱催化剂是催化剂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和成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催化工作者的重视,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的热点。固体酸、碱催化剂特别是固体超强酸、碱催化剂因具有较高
情绪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困扰、心理困顿,多由情绪问题造成。如何处理来访者的情绪在咨询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情绪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着来访者能否获得自愈的动力和能
在朱天文的作品中,小说内容描绘的世态众生相及字里行间的"苍凉"风格都显现着对张爱玲的承继,同时作品中又时时展露胡兰成式的妩媚文风及博识倾向,因此朱天文被戏称为"张腔"
本文通过对办公自动化-OA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介绍、以及对现在银行办公系统的特点的分析发现,成功地OA系统可以大幅提高银行内信息共享、人员协作与业务监控的效率,从而高
<正>一、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化学是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目前,中学化学并不受学生和家长们的重视,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其并没
目的探讨术前ER、PR阴性表达经新辅助化疗(NACT)后呈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行序贯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序贯内分泌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内分泌组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收治的52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根据WHO(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