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维的骨干网流量异常检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深化,使其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网络异常事件的种类、数目和威胁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提高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的检测率和运行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由于骨干网的通信量非常大,异常行为分析需要以相对合适的粒度作为基础,才能适应骨干通信网络的海量性和高速性。另外,骨干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应该在时效性、适应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有所提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针对骨干通信网络中流量的特征,使得采用精细分析是不现实的,该类方法很难满足骨干通信网络的在线性、存储空间的有限性等要求。因此,本文采用数据源是相对合适的粒度流量,将这些流量看作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另外,由于在大规模通信网络环境中,对流量数据直接进行检测的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从而需要采用降维方法用于减少计算复杂度、提高效率和精度。在本文中,使用了两种常用的降维方法:sketch数据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第二,针对在骨干通信网的海量背景流量中异常流量表现出的隐蔽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ketch数据结构与正则性分布的骨干通信网络流量异常分析与识别的方法,具有将高维流量随机地映射到低维空间的效果,可溯源到恶意流量的来源。采用Lipschitz指数定位异常发生时刻,并通过计算熵值对异常进行识别。本文同样地通过真实网络流量实验以及与不同检测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不仅能够精确地溯源恶意流量,还能够有效地对异常进行识别。第三,针对大部分研究仅仅是对单条链路流量作为数据源进行异常检测,造成检测结果有时并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征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与主成分分析的骨干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结合了OD(Origin-Destination)流流量矩阵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通过真实网络流量实验以及与不同检测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率和实时性。综上所述,针对骨干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中实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通过真实网络流量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异常。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图书信息化管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目前所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图书评价问题,更不能给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极为重要。发菜是一种陆生固氮蓝藻,生长在荒漠或者半荒漠,它可以为其它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塑壳断路器属于保护类电器,如果它的可靠性不高,尤其是瞬动保护可靠性不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塑壳断路器的可靠性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由于塑壳断路器的工作特点与失效模式不同于控制类电器,且与其它保护类电器也有所不同,故其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等均不能直接借鉴其它产品。因此,对塑壳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断路器进行瞬动特性
随着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增加,医学数据量激增。为了减少存储量和有利于数据传输,需要在不损失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在心脏病诊断,监护等领域的广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过在监控区域内布置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实现对于环境的监控,其中,分布式检测与协作信号处理是其主要应用之一。不同的传感器节点通过采集环境数据,经处理后通
电缆故障发生后,及时排除故障、快速高效地恢复供电可以避免因为电缆故障引发的停电停产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传统电缆故障检测能够实现部分问题的解决,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Labview环境中搭建虚拟仪器实现结合小波阈值去噪的三次脉冲法的便携快速测量方法,并设计实现与测量环境性能匹配的低压脉冲发生器。本文首先由三次脉冲法采集的脉冲波形易受现场因素干扰而影响故障测距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波阈值
医学图像处理是利用图像视觉的处理方法辅助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于脊柱核磁共振图像分割的研究,其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体现在计算机辅
今天,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和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迫使企业不断改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并实施有效的协调,因此,供应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