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针灸在抗疲劳方面的潜在前景,本实验通过针刺心俞、脾俞、肾俞与人参煎剂相结合,开展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探讨针药结合抗疲劳的作用原理,为临床“针药并举”抗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期待“针药并举”的理念在抗疲劳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设五组。将40只7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8只。用目前广受认可的力竭游泳造模法并结合束缚筒束缚致疲劳法制备慢性疲劳模型。模型建立后,针刺组针刺心俞、脾俞、肾俞,留针20min,共7天;中药组每日以1.5ml的100%人参煎剂灌胃,一日一次,连续灌胃7天;针药组,针刺心俞、脾俞、肾俞,同时以1.5ml的100%人参煎剂灌胃,一日一次,连续灌胃7天。实验结束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冻存备用,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 A、Ig G、Ig M含量;用HC50法测定血清溶血素的含量。结果:1.大鼠Ig A含量测定经过7天的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血清内Ig A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针药组明显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1)。2.大鼠Ig G含量测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针药组含量明显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1)。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鼠Ig M含量测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大鼠血清内Ig M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M含量基本接近空白组,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及针刺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组大鼠血清内Ig M含量显著升高(P<0.01)。4.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测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针刺组、针药组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刺组与针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药、针刺、针刺结合人参煎剂均可提高慢性疲劳大鼠Ig A含量,其中单纯针刺效果好于单纯中药,针刺结合人参煎剂的效果最好,但三者均达不到正常水平。2.中药、针刺、针刺结合人参煎剂均可提高慢性疲劳大鼠Ig G含量,针刺结合人参煎剂效果最好,但三者均达不到正常水平。3.单纯中药、针刺均不能提高慢性疲劳大鼠Ig M含量,针刺结合人参煎剂可明显提高慢性疲劳大鼠Ig M含量,且效果基本达到了正常水平。4.中药、针刺、针刺结合人参煎剂均可提高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针刺、针刺结合人参煎剂作用好于单纯中药,但三者均达不到正常水平。5.针药结合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明显强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其原因可能是针刺和中药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来增强体液免疫的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