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母草(Leonurus)又名茺蔚草、坤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其主要活性物质为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等。中医认为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功效,素有“血脉圣药”“经产良方”之称。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流产后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高黏血症、痛经、肾脏疾病、皮肤病等。文献显示,益母草制剂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其有效成分是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等生物碱类。盐酸益母草碱(Leonurine hydrochloride,Leo)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益母草碱完全相同的新的人工合成品,为探讨其药理作用,本课题采用早孕大鼠灌服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大鼠子宫模型,研究Leo对药物致早孕大鼠流产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 Leo对药物致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的影响SD早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eo(0.5,1.5,4.5mg/kg)、益母草片组(22.5 mg/kg)、宫血宁胶囊组(130 mg/kg),每组8只。于第妊娠7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复制不完全药物流产模型。造模次日(第8d)收集子宫出血、记录出血时间并分别灌服(i.g.)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天。第15d处死大鼠,常规方法取血、子宫组织备检。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Leo能降低大鼠子宫重量及子宫指数,减少子宫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张力及收缩力,能提高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Leo组子宫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宫内残留明显减少。2. Leo对药流后大鼠子宫出血治疗作用的机制Leo能提高药流后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对子宫组织的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及ET/NO(Nitric oxide,NO)比值也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Leo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的表达增加,子宫组织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显著降低;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显示,Leo组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αER)、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l,βER)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对孕酮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没有明显影响。小结:Leo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异常出血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子宫组织的ET含量及ET/NO比值,增强子宫收缩力,促进绒毛、蜕膜组织物排出,减少其在子宫腔内的残留;降低子宫组织LN的表达,提高血清E2水平,上调子宫组织αER、βERmRNA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提高下丘脑GnRH的表达,上调子宫组织αER、βERmRNA的表达,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