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补土通窍针灸疗法对肺脾两虚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从本病的临床效应探讨中医肺、脾与西医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系统的相关性,以期为该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1、本研究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肺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补土通窍法针灸组(A组)20例和常规针灸组(B组)20例。
2、补土通窍法针灸组(A组)采用针刺迎香(双)、上星、合谷(双)、太渊(双)、足三里(双);常规针灸组(B组)采用针刺迎香(双)、上星、合谷(双)。两组留针时,均以纯艾条灸迎香-印堂-上星处,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补土通窍法针灸组于足三里穴施温针灸。以上两组各穴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观察项目:①临床症状的评定:第一疗程开始当天和两个疗程结束后当天对患者进行症状分级记分;②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第一疗程开始当天和两个疗程结束后当天对患者予以肺功能检测(FVC、FEV1、FEV1/FVC、PEF)。
结果:
1、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两组病例治疗后,其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疗法对本病的治疗均有疗效,但补土通窍针灸疗法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上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2、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PEF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针灸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其中补土通窍针灸疗法在改善患者的PEF上较常规针灸疗法优异。
3、临床疗效: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表2-6看出补土通窍法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组(85%),且前者的临床控制率达10%,而后者尚不能实现临床控制。
结论:
1、补土通窍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尤其在解除气道阻塞上更具优势。
2、补土通窍针灸疗法对本病的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标本兼治的效果。
3、本疗法的作用基础在于“培土生金”,本课题说明传统医学肺脾脏的功能与现代医学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相似,具有进一步探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