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问题。但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农民收入增加难的瓶颈,因此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一个有着广泛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选题。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系统考察国内外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内涵、分类、特点和农民收入来源进行描述的前提下,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从农民收入变化和农民收入结构方面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并从结构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第四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以及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在发现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揭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并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提出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两点:第一,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功能入手,并考虑地区差异因素,分地区研究了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第二,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在考虑变量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然后研究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有以下三点: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在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即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第二,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而流通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不明显;第三,空间自回归系列模型比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能更好地揭示了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