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家们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说明个体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而对于成就目标的研究是这一领域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提出后,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学生的成就目标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而自我效能感是重要的中介认知因素,对成就行为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自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后,自我效能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学者对自我效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习策略作为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历来受心理学家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策略即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学生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针对具体学科的整合研究还很少,而且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以苏州市两所中学507名学生(初一至高二年级)为被试,以数学成就目标、数学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习策略量表为工具,运用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考察了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这三个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路径.结果发现:(1)中学生数学成就目标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下降的发展趋势,而成绩-回避目标则呈上升趋势,中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在初二前的变化比较显著,初二以后变化不大,呈现一种比较平缓的发展趋势.中学生数学成就目标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初一与初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它年级之间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初中阶段自我效能感水平要显著高于高中阶段.男女生数学自我效能水平差异不显著.中学生各数学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策略得分最高,其次复述策略水平较高,监视策略得分最低.在认知策略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级,与其他年级差异显著;在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上,初一与初二年级学生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的资源管理策略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两个维度均不存在的显著性别差异.(2)在数学学科中,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与自我效能、学习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与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3)在数学学科中,掌握-趋近目标、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与学业成绩则有显著的负相关.(4)在数学学科中,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成就目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间接的.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自我效能通过学习策略中介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自我效能中能力自我效能可以直接影响数学学业成绩.四种成就目标都影响自我效能,进而间接影响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研究结果期望能为数学相关课程教师提供对于提升学生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