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牵引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肱骨外上髁炎(或称网球肘)是现代常见上肢疾患,往往因重复性动作累积劳损引致。典型症状是伸肌总腱处外上髁附近有压痛、肌力受损,亦可伤及指伸肌令握力下降,或臂丛神经受卡压引起麻木等神经症状。临床上,颈源性问题引起肱骨外上髁炎达50%,可见此病非关乎髁上一点。从大量临床研究所见,现时大部份以针灸为主治的多采“以痛为腧”,取阿是穴作为治疗靶点。针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这个涉及“筋、骨、肉、血、脉”不同层次皮下组织,以及“颈、肩、肘、腕、指”多个关节连线成轴的痹患之症,本研究认为传统“以痛为腧”之治疗方式似乎有欠全面;应效治疗不能单着眼于局部。环顾近代多个针灸流派,董氏奇穴的独特治疗风格有其优胜之处。董氏善用“对应治疗”,不在痛处下针,与传统中医针灸普遍“以痛为腧”在局部取穴不同。董氏特殊针法包括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倒马针法;特色皆以通为用、以动为引,主导引经气集中趋向患处,达致《千金方》所谓:“引气远入抽病”。还有取穴偏少、临床操作简单、手法不论补泻、体质不明虚实情况之下仍可使用等优点;且安全、经济、效速,为现代病人较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案。目前,应用董氏奇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尚且不多,相关研究大多只应用董氏奇穴作为配合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因此难以说明董氏奇穴自身疗效;而且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以本研究认为有需要就这方面作对照试验,以证疗效及加强临床应用董氏奇穴的信心。  目的:  透过随机分组方法观察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就以下两方面作深入探讨:  (ⅰ)探讨单独使用董氏奇穴的可靠性;  (ⅱ)进行董氏牵引针法、动气针法与传统针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比研究。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90名符合观察条件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牵引针法组)及两个对照组(动气针法组和传统针法组),每组各30人。取穴方式:(a)牵引针法组:治疗针取健侧火腑海、后曲池,牵引针取患侧灵骨、大白,再配取双侧肾关穴,6穴皆贴骨进针;(b)动气针法组:治疗针取健侧灵骨、大白,再配取双侧肾关穴,4穴皆贴骨进针;(c)传统针法组:治疗针取患侧曲池、手三里、合谷。针刺方法:牵引针法组先下治疗针、后下牵引针;得气后,医师从两端同时捻针30秒以遥引经气,并着受试者轻微活动或按摩患处。动气针法组下治疗针得气后,医师在健侧捻针30秒,并着受试者集中注意力于患处同时活动或按摩患处以动引经气。传统针法组下治疗针得气后,医师在患侧捻针30秒。三组每隔10分钟再以前述方式捻针一次,留针30分钟共捻针3次后出针。一星期治疗两次,四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完结后皆分别进行全面评估以观察康复进度。全面评估包括:(1)由病人以视觉仿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之侧外髁炎前臂评估测量问卷(2)临床诊断评估(3)上肢运动障碍评估等三方面;同时就整体病况、主症及兼症的多个分项包括疼痛、功能障碍、分离与协同运动、睡眠质素等进行评分,然后把数据纳入数据库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成果:  (1)病例的一般数据比较  治疗前各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位、病程等一般资料均通过统计检测,提示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三组受试者均符合一致性及普通性的原则,故具可比性。  (2)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的总分值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整体治疗效果以治疗组之牵引针法最突出;治愈13例(43.3%)、显效14例(46.7%)、有效3例(10%),总有效率100%。动气针法组治愈8例(26.6%)、显效18例(60%)、有效2例(6.7%)、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传统针法组治愈4例(13.3%)、显效15例(50%)、有效11例(36.7%),总有效率100%。从总有效率来看,各组分别不大;但从治愈率与显效率来衡量,牵引针法及动气针法明显较佳,并且于较短的时间值内达致相应疗效。两两比较显示牵引针法与传统针法的差异最为显着,动气针法组与传统针法组的差异较其他两两对比组别接近。  (3)各组治疗前后对比  个别试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针刺手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皆有实效。根据α=0.05的水平,P<0.05即显示三种不同针刺方式:牵引针法、动气针法、传统针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处理皆有显着疗效,当中以牵引针法组占优。  结论:  三种不同针刺方式:牵引针法、动气针法、传统针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处理皆有显着疗效。针对患者心理生理直接相关的主症包括疼痛及功能障碍两个方面的改善,以牵引针法组表现最好、动气针法组次之、传统针法组稍逊。至于生活质素方面,包括持续性疼痛与睡眠方面的困扰,牵引针法组亦明显较动气针法组效果较突出,原因极可能是牵引针法的引气方式较动气针法可靠,引气由施针者控制故不受患者个别意识强弱所影响,所以临床疗效更有保证。况且,对痛觉较敏感的、没有耐性的、以及年老或幼小的病人,往往难以集中其意志力或不愿意动其患处而限制了动气针法的应用和影响疗效。综合三组的疗效观察及比较,所得结论有三个方面:  (一):单独使用董氏奇穴确具镇痛及恢复患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应。  (二):短期疗效明显以董氏牵引针法较动气针法或传统针法突出。  (三):疼痛受控后持续作适度锻练对恢复肢体肌力及关节功能、推迟退化具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具体做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慎重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最有效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三个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忽视细节,教学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课改表面化,是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每个教学细节的有效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构建高
在各种赛课中有各式各样的PPT课件,精美的图片让人赏心悦目,巧妙的构思让人拍案叫绝,时尚的动画制作让学生兴奋不已,都让我感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课堂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让我越来越意识到当代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PPT课件在新授课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如各种快餐店、公园、城市等,学生在合理的语境中
我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已经二十余年,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在变,对老师的要求也在变。无论在哪个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方式都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英语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实践经验表明,英语教学的效果与学习英语的环境或课外学习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没有在课外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成绩就难以巩固。所以开展好课外辅导可使学生储存一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环境开放性、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学形式多样性和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频繁等特点。因此,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作者根据工作实践,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问题作分析和论述,使体育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1919年,我国著名的教育
摘 要: 当今体育比赛竞技性日益增强,攻守转换频繁,运动员及裁判员都承受着来自场上或场下的巨大压力。作为竞技比赛的仲裁者或监督员,体育裁判员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裁判能力是场上队员公平竞争,观众欣赏到精彩比赛的关键。要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裁判员良好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临场应变能力,确保比赛的公正、公平。  关键词: 体育裁判员 职业道德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摘 要: 篮球课程是大学必修体育课程,大学生运动员在大学篮球课学习中,不仅应当学会基本的篮球知识,还要利用大学这个黄金阶段,尽可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要领,提高篮球战术素养。  关键词: 篮球运动 战术思维 篮球战术素养    一、篮球战术素养的有意识地培养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攻守对抗日益紧张激烈,人们在激烈的比赛中发现,有些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一般,但总能与队友形成良好的配合
摘 要: 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统计法等,以武术定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从武术的本质属性上分析和讨论武术在当代应该怎么定义,为武术理论科学构建提供依据。  关键词: 武术定义 武术理论 本质属性    在武术研究的最高部门下发的部级课题中,武术定义这一问题专门列为一项研究题目。当前学术界对武术定义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武术定义应如何界定才具有时代意义?我以武术定义的历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