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文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复观乃现代新儒家宗师之一、著名思想史家,而个人资性、学术渊源、时代际会和合而成一大因缘,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斐然于其整体学术之中。由于现代学科专业之分列,东面而视,不见西墙,研究哲学、政治、历史者,于徐复观固无暇顾及其文学;而业文学者,对其学术亦少关心,以为外行。此遗留下的空缺是徐复观及二十世纪文学思想研究亟待补足的内容。本文即从此处切入,通过开掘、追索、梳理,展示出徐复观在中国文化传统重建志业中,对于中国文学纲维性论题所作的重新疏解,论析其特点、意义和价值。从研究结果的总体来说,本文力求透过三个层面:首先是徐复观本人的层面。徐氏生平、思想、学术皆极为复杂,其文学思想及与其整体学术思想及活动之关系极为重要,徐氏关于文学之研讨至为丰富,将此一系列重要问题之内容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来,此为基本层面。其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层面。徐氏生于1903年,卒于1982年,其生平之八十年,贯穿中国社会历史诸重大变革,徐复观之学术及文学,如一聚光点,如一电讯系统无数电缆之终端,通过他,四通八达,可以通向众多学术论题的讨论和解释,诸如徐复观与乾嘉学派;徐复观与胡适;徐复观与鲁迅;徐复观与桐城文派;徐复观与国共两党;徐复观与台湾乡土化运动等等。从此层面打开的论域中,更能在比较中映照出徐氏学术之渊源、本来之生态、特有之价值。其中一些课题,已有学者作了研究,然而本文在留下的空地中做了开垦。第三个层面,乃是在前一二两个层面的基础上,进入徐复观所着力讨论的问题系统。徐氏之志业,乃会聚于在中西文化交汇、古今学术变迁之宏阔背景下,重续中国文化之慧命,所讨论的中国文学问题,乃是经过他的选择,以“关键性”、“纲维性”为准的,这些问题,有些是在长期历史中被误读、曲解,有的则是自晚清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被主流文化所毁坏,积满了旧的灰尘或新的泡沫。现在,再次进入这些问题的讨论,则不仅仅是场外的了解,而是参与其建设。所谓经脉之疏通,乃通其郁滞促使其活转,其意义盖在于此。如此,则三个层面中,最后之层面乃本文之落点;而三个层面实为一体。 本文分五章,主要展开以下论题: 第一章,徐复观之文学因缘。此章并非徐氏生平事迹之普泛介绍,而是追寻其文学成就之学术思想渊源,以后四章,所论一切问题皆可从此处找到发生的端点。从另一种视角来说,则是将徐复观放入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背景,以见出其学深厚之根本,繁复之脉络,宏大之气派;由此亦可反观二十世纪学术思想史一些问题之底蕴。 第一个论题,徐复观最早如何与文学发生机缘,其早年求学的积累与其后来学术成就是怎样的关联。徐复观业师王季芗,精桐城文,著作有《古文辞通义》等数十种,然而多亡佚。他对徐氏之文学思想及精神人格,影响甚巨。本文打开王氏之著作,对王氏影响徐氏之文学思想者从学理层面予以探究。另一位老师黄季刚,徐氏曾从之攻《文心雕龙》,然而黄氏之学,源自章太炎。徐复观问学熊十力以后,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批评章黄学派,然而其思想中已不可排除地植入了多种学术流派的因素。第二个论题,徐复观与二十世纪主流文化的关联。徐复华东师范大学2(X)4年度博士学位论文观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早年曾精读鲁迅、胡适之著作,其思想中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殆与此相关。然而,后来他对鲁迅、胡适等五四知识分子的批评,构成其学术中的重要线索。本文对其中变化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论析,认为两代 “五四知识分子”之间是贯通的,徐复观所代表的这一代知识分子比第一代(胡适、鲁迅等)增加了厚度,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讨论来说,后者是前者的深化。第三个论题,徐复观与港台新儒家、学术界、文学界的关联。徐复观奔走于台湾东海大学与香港新亚书院之间,前后创办《学原》与《民主评论》,对港台新儒家的发展作用甚大。而此一机缘,亦是其个人学术成就之重要保证;他与台中文化界的融洽,与《华侨日报》长久的情谊,则是其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的重要机缘。他以充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吸纳现代西方文化资源,打入现代文艺批评阵中,以鲜活的思想,浇铸自己的理论,使其对中国文学纲维性问题的重新讨论,显出最为强大的现代解释力量。第四个论题,徐复观与大陆学术界的关联。晚年之徐氏,颇想对自己一生有一个好的交待,完成两个夙愿,一是祖国统一,一是中国文化再发生机。1976年以后,两岸三地之间交流增多,徐氏著述,每与大陆学界有所回应。此种机缘,不但增加了其著述的现实品格,亦是支持其以衰病之体著述不辍之精神动力。其中一些史实脉络,于此得到一定梳理。 第二章,生命与理性的合—心的文学观。此章旨在显发徐复观之文学观念。而其文学观,非放入其学术思想总的构架中方能显示,因此本章先论述其学术思想之核心—心的文化,以见其大体;然后提炼其内容—生命与理性的合一,显示其在徐氏文学观念中的中心意义,继而开掘在徐氏的文学观念中,如何实现生命有理性,理性中有生命,面铸成文学鲜活而伟大的品格。‘ 第一个论题,“心的文化?
其他文献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医理论对抑郁症的认识基础上,参考现代科研成果,筛选一种新的有效的抗抑郁中药复方,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本课题选择丹溪越鞠丸作为研究的中药
本文针对当前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出发,试图澄清人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误解,建构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伦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90d龄期时,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57.9MPa和51.3MPa,比同龄期素混凝土试样的43.7MPa分别
由于现行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对公立高等学校及教师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的规定,聘任纠纷的解决没有适合的法律依据,从而影响了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顺利实施,使教师的合法权益
本文在第一部分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着重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论。接着作者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框架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大部分的决策问题都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空间决策支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空间决策技术与信息技
航拍视频中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是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侦查、救灾勘探和交通监控等任务中的关键技术,对民事领域的发展和军事领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航拍视频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比较小,图像分辨率较低、背景复杂、目标的运动相对于背景的运动比较小等,这些特点使得研究人员在对航拍视频中的目标进行检测与跟踪时面临重重挑战。论文主要对无人机视角下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方法
据统计,在中国市场上,75%以上的产品是通过渠道进行销售的,渠道销售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得渠道者得天下。然而,中国企业目前的渠道管理状况并不容乐观,许多企业面临着令人尴尬的窘
<正>历史上曾有过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国都错失了机遇。争取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取得突破、走在前头,是中国科技人的理想。现在普遍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可能在新一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应具备系统适用性,和系统安全性的特点。面对国际、国内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红塔集团提出了全面实施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