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行为与信任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山东省泰安市S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s村现存的人际信任状况,并且在运用实践过程分析理论探讨S村村民信任机制的形成、信任的强化或弱化及信任的断裂或维持等方面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了社会资本的重要指针——信任与农民日常两两合作行为或小群体合作行为之间的相瓦关系。研究发现,S村目前的信任状况呈现以下特点:(1)血缘信任显现“去核心化”倾向;(2)村民之间相互信任程度降低,信任半径缩小;(3)个体特征不同对待信任的态度有所不同;(4)干群之间信任水平下降。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无论是在过去村民之间相互信任程度比较高的共同体中还是在当前信任程度有所降低的环境中,信任始终是农民合作行为开始的必要条件。村民在选择A己的合作对象时所基于的信任呈现出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只是这个格局中核心层的构成成分开始由单纯的最亲密的家里人向新人群组合“信的过的人”转变。在合作进行中,良性的信任关系可以促进进一步的合作,体现它的生产性功能;同时良好的合作行为又能推进信任程度的增加。反之,合作——增进信任——再合作的环节就会发牛断裂。因此信任在能够被正确利用的时候,它就能够促进更大范围社会的合作效率;而在不能很好地被运用时,会和社会发牛冲突,导致更广范围的社会效率下降。在合作终结后,对对方信任程度的变化会影响双方今后的合作行为。 合作对于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信任是合作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信任程度的变化在合作过程中起着推动或者抑制合作行为的作用,在合作终结后又会影响未来的合作行为,因此,提高村民之间甚至是村庄管理者与村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着重分析了农民合作与信任的关系的基础上,透视出如何改善农村社区的信任状况,如何提高农民群体中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的有效途径,进而推动农民的合作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种与质量及保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无公害、无残留的蔬菜更受市民的青睐。芽苗菜变成了21世纪最受欢迎的一种新型高档的蔬菜。但传统的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
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对个体的生活处境和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的性别角色意识。本研究基于“2006年中国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选择在海拔650m、山清水秀、无工业环境污染的村镇组织实施3.34万 hm~2的浙贝母无公害高产栽培示
玩相机少说也有20年了,对着亲人朋友们“咔嚓”“咔嚓”按按快门,我还真错不了。若要讲摄影技巧,我懂得就很少很少了,什么叫新闻摄影,我完全是一窍不通。万万没想到我这个土
近年来,残疾人社会支持的研究受到持续关注,社会各界主要是在社会保障、就业以及康复等方面给予残疾人客观物质支持,提高其生活水平。然而,一方面残疾人由于长期经历较强的应激事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之一,是激发社区活力,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健全社区自治,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它的参与有助于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因
半边户与家属工是产生于我国特定历史阶段、有着“中国国情特色”的群体,这一群体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承载了社会变迁带来的阵痛与苦难,逐渐沦落为社会弱势群体。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尊老敬老传统的国家,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依靠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扶助来完成养老。然而,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以及城市家庭照料功能的急剧弱
网络的崛起使“地球村”的梦想变为现实,同时也使跨文化交流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即跨文化交流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同时并交互地展开,这种新的特点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