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迁移下Ni/Sn-xZn/Ni和Ni/Sn-xCu/Ni微焊点钎焊界面反应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封装技术不断朝着高密度、高可靠性的趋势发展。在此背景下,三维(3D)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半导体技术以低成本延续摩尔定律的重要出路之一。3D封装技术中微焊点尺寸不断减小,导致电流密度的急剧增加,焦耳热问题突出,一方面提高了微焊点的温度,可能导致钎料熔化;另一方面,由于焦耳热分布不均匀,在微焊点中易形成温度梯度,从而引发金属原子的热迁移,影响微焊点界面反应。本论文采用极具应用前景的Sn-Zn和Sn-Cu无铅钎料,研究Ni/Sn-x Zn/Ni和Ni/Sn-xCu/Ni微焊点在温度为265oC、温度梯度为1304oC/cm条件下钎焊时的界面反应,揭示Zn、Cu含量与热迁移对界面IMC生长、演变以及Ni基体溶解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Ni/Sn-x Zn/Ni微焊点中,均发生冷、热端界面IMC的非对称生长和转变,以及Ni基体的非对称溶解现象。Zn含量显著影响界面IMC的生长与演变,参与界面反应的主要扩散元素在初始阶段为Zn,在反应后期为Ni和Sn。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或Zn含量的降低,界面IMC的转变顺序为:Ni5Zn21??相?(Ni,Zn)3Sn4?Ni3Sn4,增加Zn含量可延缓界面IMC的转变。冷端界面IMC的厚度始终大于热端的,而热端界面IMC转变始终比冷端更快速、更充分,表明Zn和Ni原子均由热端向冷端迁移。当钎料中Zn含量大于5 wt.%时,可显著降低冷端界面IMC的生长速率和热端Ni基体的溶解速率。(2)在Ni/Sn-0.3Cu/Ni微焊点中,界面IMC始终为初始的(Ni,Cu)3Sn4,但出现冷端界面IMC厚度明显大于热端的非对称生长现象;在Ni/Sn-0.7Cu/Ni和Ni/Sn-1.5Cu/Ni微焊点中,界面IMC逐渐由初始的(Cu,Ni)6Sn5转变为(Ni,Cu)3Sn4,同时出现冷端滞后于热端的非对称转变现象。微焊点中Cu含量的增加,使得冷、热端界面IMC转变均延缓。Cu和Ni原子的热迁移方向均由热端指向冷端,主热迁移元素受到钎料中Cu含量的影响,随着Cu含量的降低,主热迁移元素依次为Cu、Cu和Ni以及Ni。此外,热迁移促进了热端Ni原子向钎料中的扩散,加速了热端Ni基体的溶解,溶解到钎料中的Ni原子大部分迁移到冷端并参与界面反应;相反,热迁移显著抑制了冷端Ni原子的扩散,因此冷端Ni基体几乎不溶解。(3)等温回流下发生界面反应时,Cu、Zn原子含量引起的界面IMC的演变顺序与热迁移过程一样,但两侧界面IMC呈对称性生长,IMC的生长与转变均比热迁移过程缓慢。热迁移过程,冷端IMC随时间呈线性生长,受反应(表面扩散)控制;热端IMC随时间呈抛物线规律生长,受体扩散或晶界扩散控制。
其他文献
冯国浩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手、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的引进者和专业训练者、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的教练之一,对新中国的乒乓球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广州体育学院乒
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油资源勘探备受关注。本课题以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研究层段,通过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沉积学理论,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和相关分
石臼坨凸起及邻区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断裂样式错综复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臼坨凸起由凸起主体、东倾没端和南倾没端等三部分组成,凸起边界断裂形
西非地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深水沉积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理解两个盆地深水沉积特征的差异对油气田的勘探
本文采用三种工艺在温度450℃、气压300 Pa、试样处于阴极电位的条件下,对AISI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处理,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γC相渗碳层。L1工艺:使
工程陶瓷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的硬脆材料,以其优异性能在高新技术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关注,但其传统磨削加工仍存在着一系列难题,如砂轮磨损量大,费用高;工件加工表面
本文对卡塔克隆起及周边的顺托果勒区块、顺托果勒西-卡1区块共计73件原油样品、8件天然气样品进行精细地球化学分析,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典型奥陶系、寒武系烃源岩原油及烃源
本论文研究区域主要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地区,具体包括英买2区块、哈拉哈塘地区及哈得逊区块,研究层位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塔北地区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蓬
薄膜基体系统是指在基体的表面凝聚或沉积一定厚度物质的复合材料。已经成为改善材料或结构性能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使用过程中薄膜容易发生断裂,导致材料或结构尚未达
在当前液压行业中,外啮合齿轮泵发展和应用范围被其噪声过大这一缺陷严重制约,以至于虽然齿轮泵拥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工作可靠、对污染物不敏感等等优点,但却很少应用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