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工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三种工艺在温度450℃、气压300 Pa、试样处于阴极电位的条件下,对AISI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处理,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γC相渗碳层。L1工艺:使用筒壁具有通孔的石墨屏,在CH4、H2混合气氛中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L2工艺:在通孔中嵌入不锈钢套管,在CH4、H2混合气氛中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L3工艺:使用无不锈钢套管的石墨屏,在纯H2气氛下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源渗碳。使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测定了不同工艺下获得的渗碳层的金相组织、碳浓度-深度分布和相结构,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渗碳层中过饱和碳的存在形式,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表面轮廓仪、球-盘式磨损仪检测和分析了不同工艺下所获得渗碳层的硬度梯度、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能。L1工艺处理得到的渗碳层厚度为8mm,表面显微硬度为HV0.25N 5.7 GPa,硬度梯度平缓;L2工艺处理得到的渗碳层厚度为17mm,表面显微硬度为HV0.25 N 10.3 GPa,硬度梯度平缓;L3工艺处理得到的渗碳层厚度为6mm,表面显微硬度为HV0.25 N 8.2 GPa,硬度梯度较陡。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γC相渗碳层中的过饱和碳以C-Cr键结合的CrCx和C-Fe键结合的FeCx的形式存在。在载荷2 N,磨速0.16 m/s的条件下,以Si3N4陶瓷球作为对磨副与试样对磨。L1、L3工艺处理获得的渗碳层,磨痕均呈现以磨粒磨损为主的磨损特征;L2工艺处理获得的渗碳层,磨痕呈现以氧化磨损为主的磨损特征。L1、L2、L3三种工艺处理获得的渗碳层的比磨损率分别为1.34×10-6 mm3/N·m、1.08×10-6 mm3/N·m、1.13×10-6 mm3/N·m,是原始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1/71/5。三种工艺处理所得渗碳层的耐磨性能较原始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均有了大幅提高。
其他文献
酰胺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医药、农药、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中。其中,支链酰胺作为酰胺的一种,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敌草胺,卡草胺,萘丙胺和氟他胺等药物分子中均
喹唑啉酮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其衍生物在医药和农药等领域已有诸多的应用实例,因此,开发喹唑啉酮简便、经济合成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磁准分界面(Quasi-separatrix layer,简称QSL)是三维磁结构中磁力线连接性发生显著改变的区域,观测表明它多数时候和耀斑带所在的位置符合得较好。有关这一结构和三维重联及
在复杂化合物合成中,常常需要反应选择性的发生在某一特定位点,这就需要对其他敏感基团进行保护,基于此目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发展针对不同官能团、不同条件下的高效保护
随着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地铁隧道施工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其中,盾构法及暗挖法已成为地铁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但隧道施工时常伴随着地表沉降的发生,当地表沉降达到一定量时就有可能发生地面坍塌,对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地表沉降量的分析和预测监测是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十分关键的工作。本文通过收集各类文献资料,先是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研究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规
为了追求更清洁和更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DSSCs具有成本低,可变性强,容易得到,效率高等优点。
冯国浩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手、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的引进者和专业训练者、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的教练之一,对新中国的乒乓球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广州体育学院乒
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油资源勘探备受关注。本课题以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研究层段,通过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沉积学理论,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和相关分
石臼坨凸起及邻区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断裂样式错综复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臼坨凸起由凸起主体、东倾没端和南倾没端等三部分组成,凸起边界断裂形
西非地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深水沉积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理解两个盆地深水沉积特征的差异对油气田的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