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动阳光体育,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河南省于2009年进行了“足球进校园”的足球特色学校评比活动,开封市共有21所中小学被评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本文总结并整理了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开展较为成功的经验,通过分析并从中找出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21所被开封市评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中小学的基本开课情况、体育教学现状、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以及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等进行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旨在总结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开展的成功经验,并对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为开封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小学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能够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授课,“阳光体育运动”“足球进校园”的政策落实也比较到位,教师上课时会侧重于对足球课程的教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也比较积极,每个学校都有开展课间操,另有42.3%的学校还增设了自己编纂的足球操;且有85.7%的学校开设了自己的足球运动队;各个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要多于其他运动项目,校运动会中多所学校也增加了不少有关足球特色的运动项目,如颠球比赛,传球接力,定点射门等,有效的增加了足球的趣味性。不足的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体育教师趋于年轻化,性别结构不尽合理,高级职称的教师少,且体育教师的上课时数较多,能够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比较少,工资待遇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同职称的教师。另外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也使得部分学校体育设施配备满足不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针对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中所突出的问题,本文特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在制度上保障“校园足球”的开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专课专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多样化,以足球课程为主但也要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合理设置各项课时的比例;在教师人员配置方面要体现量到质的转变,加强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然后尽可能的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加大对学校体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并倡导绿色升学率,倡导学校体育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