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幅逐年下降,而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则持续攀升。储蓄存款作为传统的金融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中所占比例下降,储蓄存款理财化趋势愈加明显。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1)完善了我国现有的利率传导机制,为金融机构规避存款利率管制提供了可行性途径;(2)加快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理财产品的发展,缓解了银行总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拓宽了银行融资渠道;(3)改善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手中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信托行业门槛过高,加之证券市场近年来表现低迷,银行理财产品因其低风险高收益,给风险偏好适中投资者提供了额外的理财选择;(4)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收入储蓄在货币支出链中的减少,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共有五章:第1章是引言,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简单介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和居民储蓄存款业务,并分析这两项业务的市场运行情况;第3章是对储蓄存款向银行理财产品转化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借由图表分析二者存在的替代关系;第4章是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产生替代后的影响路径:分别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四个方面加以解析;第5章基于居民储蓄存款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的政策思考。通过放开利率,提高理财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及加强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明晰中间业务服务收费和督促业务流程的优化来加快我国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提高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度,促进家庭金融资产调整来规范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配置;加之完善理财产品统计制度,调整存款准备金计提基础,将银行理财业务纳入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中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借此来增加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替代的正效应,减少其带来的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