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在国家体制、结构、观念的转型背景下,成长于独特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思想特征和行为特点。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的朋辈群体,选取大学生青年作为研究对象,能更好的把握群体心理,通过同理心更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步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人的思想行为是多元主体影响的产物。多元化的主体在不同的场域中形塑青年的思想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焦点小组座谈,资料收集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湖北职业学院、长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进行调查,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后发现,大学生青年思想行为状况与我们熟知的有-定差异,为此,全文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将大学生青年的现状、特点和问题一一呈现,内容主要围绕着社会道德、政治法律、经济职业、文化娱乐、教育学习等五大维度分别展开。本文先从大学生青年的五个方面分析当前他们所具有的特点:态度较差、期望很大、交流匮乏,心气较高、情怀不够、评估失衡,形式多样、物质欲高、务实性强,立场坚定、思想消极、信心不足,重视情感、认同朋友、尊重劳动。再从大学生的这五个方面来谈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期望高与压力大,迷茫感与重实力,半自律与网络化,觉悟低与信心差,排异性与物欲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社会、学校、个人对大学生青年的思想行为引导作出相应对策,主要为宏观战略思路设计、中观体制制度改革和微观机制手段创新:加强主流信仰教育,注重时代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理性包容对待社会现象;重视大的社会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造和谐轻松氛围。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更贴切生动的面貌接近大学生;开创更多更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平台,避免严肃刻板生硬的交流沟通方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促进活动的参与程度;开拓更广泛更多层次的就业实习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个人信心,积极求学就业,锻炼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培育学生骨干,树典型立榜样,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功能;注重朋辈群体,引导见贤思齐,促进学生之间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