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两个全面”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更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而我们要想取得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胜利,就必须采取与新时代同构的思维方式,即整体性思维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实践对象加以认知,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最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创新成效的关键要素中人才对于创新发展尤为重要,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当前人才培养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满足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人才评价机制的单一性、教师能力素质欠缺及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为此,本文在系统阐述了整体性思维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做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导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偏低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思维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有关概述。思维概述方面,介绍了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种类;思维方式概述方面,介绍了思维方式的内涵、演进的特征、思维方式的作用。第二部分,从整体性思维产生的渊源、界定、功能三方面对整体性思维的有关理论进行阐述。整体性思维产生的渊源方面从理论渊源和现实渊源进行探析;整体性思维的界定方面从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整体性思维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第三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进行有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首先,介绍了调查的方法、对象和内容;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培养现状的有关问卷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教育系统人才培养及评价方式、教师及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从完善教育系统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方式,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评估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及对大学生的培养意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四个方面提出有关措施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