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蛋白质、糖蛋白和核酸等物质,分子量约为几十万。与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安全、高效、易被生物降解等优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尽管国内外已经发现了多种微生物能产生絮凝剂,并开展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组成、结构及作用机理等相关的研究,但由于缺乏高产优良的生产菌株以及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多数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寻找高效絮凝剂产生菌,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生产和使用成本是推进微生物絮凝剂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产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开始,并对菌株产絮凝剂的发酵工艺条件及絮凝剂的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的大小为筛选指标,从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下水道的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5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进一步筛选、比较以及菌株产物的初步检验等步骤,获得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性能稳定的菌株2-21,其絮凝率达71.8%。依据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2-21初步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目前,尚未见该类菌产絮凝剂的报道。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2-21产絮凝剂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0g/L,硫酸铵2.0g/L,磷酸氢二钾9.0g/L,磷酸二氢钾4.0g/L,硫酸镁0.3g/L,氯化钠0.1g/L。确定了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量35mL/250mL,接种量7%,发酵时间24h,初始pH 7.5~8.0。菌株2-21在最佳培养基及较优培养条件下培养,絮凝活性达93.5%,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53%,且性能稳定。以高岭土悬液为絮凝介质,研究了菌株2-21的絮凝剂粗品MBF-21的絮凝特性,在絮凝体系pH值为4.0~7.0、絮凝剂投加量为3%时,絮凝效果最好,Ca2+可以显著提高絮凝剂MBF-21的絮凝率,最适添加量0.5g/100mL。研究表明,絮凝剂MBF-21对苹果汁、橙汁、赤霉素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有一定的絮凝活性;对印染废水、活性炭、高岭土则表现出较强的絮凝活性,絮凝率均在85%以上,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PIH)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18例PIH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0健康孕
教师权威是社会所赋予教师的权力与建立在教师自身素质之上的威信的结合,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体。教师权威与教育影响力之间具有近似对等的关系。越是具有威信的教师其非
"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可以做到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基于此,临床医师要对于患
采用浸渍法制备Au-Cu-K三组元无汞催化剂,在中试单管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Au-Cu-K催化剂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制取氯乙烯的催化效能,并采用微结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
<正>于永正老师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教育魅力还在。每每翻阅于老师的《教海漫记》,我就不断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在教学岗位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血管内皮生长因
会展设计,一个发展悠久且在现阶段突飞猛进的一个行业,一般指城市与公民、企业与客户、学校与学生等,相对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现今的会展设计艺术应以尊重自然与人为出发点,
沸石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为基本结构单元形成的天然微孔晶体材料,沸石分子筛是自然界对无机孔材料的选择。本文以模拟沸石分子筛的拓扑为出发点,实现将无机沸石分子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