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国人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出于各种目的,譬如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竞争力等,许多学生开始选择学习除英语外的第二门外语。除了在高校,第二外语也走进了中学课堂。2010年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已有五千九百多中学生在学习德语。虽然这个数目在全国中学生总数面前如同九牛一毛,但中学德语学习者人数迅猛增长的趋势却不可忽视。开设德语课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上海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综合实力也使得它的外语教育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其中中学德语课的规模、投入和受到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各省市中领先。但德语在中学受重视程度始终不能与英语同日而语。近年来开设德语课程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质量却未见显著提升。在中学开展多语种教学会是我国外语教育深化发展的必要准备,但中学德语如何突破瓶颈,良性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曹杨二中为主要案例,分析中学德语的课程模式、使用教材情况、学生学习目的及成果等,并通过语言学习策略问卷(SILL)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法。作者希望通过此项对曹杨二中德语班学生德语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为完善今后的中学德语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