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约束环境下人脸图像获取技术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d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的迅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其自然、友好、易被用户接受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被应用于门禁系统、机场海关安检、智能空间、自然人机交互等领域。虽然在约束环境下(在被识别对象配合的情况下拍摄到的正面、中性表情、无遮挡、光照均匀的高质量人脸像片),其识别率可以达到了95%以上(FERET数据库);但是在非约束环境下,识别率急剧下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在非约束环境下人脸识别技术上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非约束环境下提高人脸识别精度的方法,并指出改善当前的人脸图像获取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图像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本文中借鉴了人类在获取人脸图像过程中的视觉原理,来指导人脸图像获取技术的研究。人类获取人脸图像的过程是一个先在“where”视觉下大范围内搜索人体对象目标,以获取各人体对象目标所处位置信息,后将眼睛转动到该位置,利用“what”视觉来获取人脸图像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在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多视觉传感器相融合的装置来模拟人类的人脸图像获取过程:针对“where”视觉,本文中利用全方位视觉传感器(ODVS)能够获取监控场景内全景图像的特点,来获取“where”视觉下的图像信息,并对大范围内的各人体对象目标进行检测跟踪,获取各人体对象目标所处的位置信息。获取到人体对象目标所处的位置信息后,计算出其头部所在区域,再利用高速快球摄像机能够自由转动的特点,模拟眼睛转动对准人体对象目标头部所在区域,然后利用高速快球摄像机能够拍摄到对象目标清晰图像的特点,通过多个不同方位上的高速快球摄像机,来获取人体对象目标在“what”视觉下的多张头部图像。最后再利用人脸检测和人眼检测算法检测出来的人体对象目标的脸部特征信息,对所拍摄到的头部图像进行筛选,得到可以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而如果所有图像均不能用于识别,则需控制高速快球摄像机对该人体对象目标头部进行再次拍摄,以确保能够拍摄到可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另外还开发了非约束环境下人脸图像获取系统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获取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与实现。通过实验表明,该装置及系统能够在非约束环境下获取到可以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组播安全问题中,组播密钥管理是关注热点,协同的密钥生成需要较大的计算量,为避免给密钥生成给节点带来的负载过大而影响网络性能,需要一个高效而计算量较低的密钥生成方案。尤
IP存储区域网(IP-SAN)是存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同时具备IP网络的优势以及SAN架构的强大功能和扩展性。iSCSI协议是IP-SAN中实现存储设备访问的重要协议标准。以iSCSI协议
聚类分析旨在把数据对象划分为几个有意义的子集,也称类簇,以致于同一个类簇里的数据对象相似,不同类簇之间的数据对象不相似。而高维数据的聚类问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门户技术的发展,门户中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用户如果要访问多个系统,不仅要面对多个登录界面,可能还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和口令。每个系统有各自的账号管理系
由于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系统种类越来越多,支撑这些信息系统的系统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管理系统资源成为系统管理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对
SOA作为当前软件业内的重要思想,正在成为软件行业构建系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方向。但如何以规范的方式实现SOA思想,长久以来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设备包括传感器、手机、甚至花草植物等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数以万计结点的大规模物联网,因此越来越多基于物联网的应用
传统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包括物理存储设备及保存在其上的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等)静态绑定在一起,这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计算实体内部资源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增大,如何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成为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软件测试研究领域的
现今信息化如此发达,网络中的文献发表和获取显得方便快捷,文献大量发表导致其形成爆炸式增长,在众多文献中必会存在潜在信息。也许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或意欲投身于科研的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