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滴灌与水肥制度对宁夏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施蔬菜业当前已成为宁夏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保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本研究选取番茄作为宁夏地区特色温室蔬菜作物,在不覆膜(NM)和覆膜(M)条件下,设置3种水分控制水平(W1:灌水上限Q1=100%FC,W2:灌水上限Q2=80%FC,W3:灌水上限Q3=70%FC,FC为田间持水率),以及覆膜滴灌条件下设置不同水肥施用量(3水平灌水上限(W1:灌水上限Q1=100%FC,W2:灌水上限Q2=80%FC,W3:灌水上限Q3=70%FC)×2水平施肥量(F1=80%CK,F2=60%CK)),与当地水肥管理制度作为对照(CK:当地水肥管理制度,施肥量为N 660 kg/hm2-P 325kg/hm2-K 1085 kg/hm2),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试验基地进行3年的日光温室番茄水肥耦合试验,探究不同灌水施肥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结果如下:(1)番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且覆膜能够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和WUEET;覆膜和水分控制均对番茄还原性维生素C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1),覆膜处理还对可滴定酸量和糖酸比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对于宁夏设施滴灌番茄,采用覆膜栽培与80%FC的灌水上限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品质。(2)番茄在苗期―开花坐果期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最快,番茄干物质量随着灌水上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但不同水肥施用量对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无显著影响,2020年灌水对番茄植株鲜重达到显著水平(P<0.05)。CK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主要累积在50~60cm处,植株根系无法进行吸收,而W2和W3处理的土壤硝态氮主要累积在20~50cm处,有利于番茄植株的再吸收利用。灌水上限在80%FC、施肥量为80%CK时有利于番茄干物质量的增长,同时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3)W2F1处理较CK的WUEET和WUEI分别提高47.29%和61.09%,耗水量降低42.60%。番茄产量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灌水和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耗水量、WUEET和WUEI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肥对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灌水和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水肥交互作用还对还原性维生素C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施肥对还原性维生素C和果实硬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番茄品质发现W3F1和W2F1的接近度在0.76以上,选择W3F1和W2F1可以获得较好的番茄品质。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品质,选择覆膜滴灌条件下W2F1处理即灌水上限为80%FC,施肥量为N 460~530 kg/hm2-P 260~350 kg/hm2-K 570~87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域。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得以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显著提高。生态地理分区是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生态经济关系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的类似性和差异性,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黄土高
驾驶情绪与驾驶倾向性均是近年来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随着机动车以及机动车驾驶员数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车—环境矛盾冲突严重,使得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如何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并完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驾驶员是具有认知活动与车辆操控能力的交通主要参与者,在交通系统各个环节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驾驶情绪与驾驶倾向性都是保证驾驶员驾驶安全的关键因素,典型驾驶情绪主要包括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控转向系统,可以提高驾驶的操纵稳定性,使车内空间布置更加灵活,还有利于集成智能驾驶其他的功能并进行统一控制。线控转向系统利用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多传感器等技术代替传统机械转向系统里方向盘和转向机构之间的机械连接。带有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行驶中,驾驶员感受到的路况信息由路感电机模拟产生,因此路感模拟的优劣性对线控转向系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开
制造业作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供给侧改革尤其重视的领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发展速度变缓并逐步转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淄博市制造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市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但是最近几年淄博市制造业发展也逐渐衰落,与国内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在
线路零部件作为输电线路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工作状态对电力系统的运转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巡检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借助设备拍摄大量的线路零部件图片,如果利用人工进行识别、判断,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同时,传统检测方法受人造特征局限性的影响,识别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在目标检测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特征的能力和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表现突出,从而备受关注。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实时三维测量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机器人的三维视觉实际上依赖于实时三维传感或测量方法的发展。在医学外科、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和娱乐业等领域,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形貌测量一直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实时三维测量技术根据所使用的器件和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结构光(SL)技术、立体视觉(SV)技术和飞行时间(TOF)技术。迄今为止,所有这些技术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越发成熟。以定位、路径规划、路径追踪等导航技术为代表的研究领域成为机器人研究的热点问题,路径规划算法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势场法由于实时性好、计算简单,在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算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局部路径规划过程中传感器信息不全、机器人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陷阱和在陷阱区域震荡徘徊等情况,本文基于人工势场法,与模糊控制和有限状态机等算法相结合,克服传统人工势场法中
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不可忽视的民生焦点,而分心驾驶对驾驶人信息处理能力影响极大,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本课题主要针对分心驾驶行为开展研究,以期对汽车安全预警系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认知分心驾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从分心特征的监测技术、分心驾驶的识别技术、分心驾驶的干预技术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其次,通过多阶段多层次
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最常发生的故障,同时配电网作为连接输电网和电力用户的重要部分,位于电网供电末端,对其进行保护和控制是确保用户供电质量和减少人员触电事故的决定性环节。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电压的特征不突出,配置的故障定位装置存在异动问题,使得配电网的故障定位问题长期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针对故障指示器为代表的故障定位装置异动机理展开研究,分析了引起定位装置异动的原因,得出利用单一故障特征
直流配电网能够更灵活地消纳直流负荷及分布式电源,未来将会成为城市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直流负荷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单一换流器难以满足供电容量需求,通过多换流器并联运行可提高电能的输送容量,但容易发生交互耦合导致系统振荡,甚至引发失稳。本文基于该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多换流器并联直流配电网的失稳本质以及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并设计有效的换流器控制措施提高稳定裕度。主要研究内容总结为以下三点:(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