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预适应通过调节CaMKⅡ-RyR2信号通路降低力竭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力竭运动可引发心脏心肌纤维的断裂、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增强、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心脏损伤作用。而运动预适应可以对抗这一系列心脏损伤表现,使心脏发生结构适应性改变,改善心脏传导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弱炎性反应等,具有很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中运动性心脏保护机制在改善心脏传导功能中抑制CaMKⅡ-RyR2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减少力竭所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运动医学领域研究不多。为了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故本研究通过建立运动预适应大鼠模型,将一次性力竭运动作为损伤性刺激因素,使用CaMKⅡ抑制剂KN-93,从心肌结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钙离子调控相关蛋白等方面,深入探讨运动预适应对力竭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产生的影响及CaMKⅡ-RyR2信号通路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15):对照组(C组)、力竭组(EE组)、运动预适应组(EP组)、运动预适应+力竭组(EP+EE组)、C+KN-93组(C+K组)、力竭+KN-93组(EE+K组)、运动预适应+KN-93组(EP+K组)、运动预适应+力竭+KN-93组(EP+EE+K)。根据Lennon和Domenech的相关运动训练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运动预适应及力竭模型。EP组、EP+K组、EP+EE组及EP+EE+K组在开始前均进行跑台训练,坡度均为0°,速度均为25 m/min,每运动15 min,休息5 min,重复3次,每周运动6天,共3周。3周后EP+EE组、EE组、EE+K组、EP+EE+K组进行无坡度,速度为30~35 m/min的一次性力竭运动。其中EE+K组与EP+EE+K组在力竭前30分钟腹腔注射KN-93(3.327×10-3mmol/kg),EP+K组与C+K组在注射KN-93后2小时再进行麻醉心电图采集等后续步骤。2应用光镜观察HE染色后大鼠心肌显微结构。3采用生理记录仪描记心电图,观察心电图改变,记录各组大鼠心率、QRS间期(QRS interval)、ST段(ST height)、RR间期(RR interval)、PR间期(PR interval)、QT间期(QT interval)等参数。4经食道置入电极导管电刺激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5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室心肌中CaMKⅡ,p-CaMKⅡ,RyR2,p-RyR2(S2814),PLN-Thr17,PLN,PP1,SERCA2a蛋白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力竭时间比较与EE组相比,EP+EE组及EP+EE+KN组力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E+KN组相比,EP+EE组及EP+EE+KN组力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过EP训练的大鼠平均力竭时间明显延长。EP可以改善大鼠的耐力,增强对力竭等剧烈运动的耐受性。2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光镜观察结果C组、C+K组、EP组及EP+K组大鼠心肌组织未见明显改变。EE组可见明显的心肌细胞肿胀、破裂、坏死,染色不均等状况,并且心肌纤维结构可见多处断裂,排列结构错乱无序,以及炎细胞浸润等情况。EP+EE组及EE+K组心肌结构较EE组有明显改善。EP+EE+K组大鼠心肌结构及较EP+EE组、EE+K组损伤减轻。3各组大鼠心电图指标比较与EE+KN组相比,EP+KN组、C组、EP组与EP+EE组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E组相比,EP+KN组、EP组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E+KN组相比,C组与EP+KN组RR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E+KN组相比,C组、C+KN组与EP+KN组PR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E+KN组相比,EP+EE组QT间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C组有6例诱发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C+K组为3例(20%),EP组为4例(26.67%),EP+K组为2例(13.33%),EE组为11例(73.33%),EE+K组为5例(33.33%),EP+EE组为7例(46.67%)、EP+EE+K组为3例(20%)。与C组相比,EE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C+K组与EP+EE+K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EE组与EP+EE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E组相比,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EE组相比,EP+EE+K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心肌蛋白CaMKⅡ,p-CaMKⅡ,RyR2,p-RyR2(S2814),PLN,p-PLN,SERCA2a,PP1含量的比较。5.1.1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中CaMKⅡ,p-CaMKⅡ蛋白含量比较与C组相比,EE组大鼠心肌CaMKⅡ,p-CaMKⅡ的含量明显上升,EP组CaMKⅡ,p-CaMKⅡ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E组相比,EP+EE组、EP组、EE+K组CaMKⅡ,p-CaMKⅡ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EE+K组相比,EP+EE组CaMKⅡ,p-CaMKⅡ的含量明显升高,EE+K组CaMK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组相比,C组CaMKⅡ含量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MKⅡ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5.1.2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中RyR2,p-RyR2(S2814)蛋白含量比较与C组相比,EE组大鼠心肌RyR2,p-RyR2(S2814)的含量明显上升,EP组RyR2,p-RyR2(S2814)的含量明显下降,C+K组p-RyR2(S2814)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EE组RyR2,p-RyR2(S2814)含量相对最高,与EE组相比,EP+EE组、EP组RyR2,p-RyR2(S2814)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EE+K组相比,EP+EE组、EE+K组p-RyR2(S2814)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中PLN,p-PLN,SERCA2a,PP1的蛋白含量比较5.2.1各组间钙离子调控相关蛋白PLN,p-PLN的含量比较与C组相比,EE组大鼠心肌中钙离子调控相关蛋白PLN,p-PLN的含量明显上升,C+K组p-PL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E组相比,EP组PLN,p-PLN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P+EE组相比,EP+EE+K组p-PL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2各组间钙离子调控相关蛋白SERCA2a,PP1的含量比较与C组相比,EE组、C+K组SERCA2a的含量明显下降,并且EE组的PP1的含量明显上升,EP组中SERCA2a的含量明显升高,PP1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E组相比,EP组、EP+EE组、EE+K组、EP+EE+K组SERCA2a的含量明显增加,EP组、EP+EE+K组中PP1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EE+K组相比,EE+K组PP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EP+K组PP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力竭运动可致大鼠心肌结构损伤,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力竭运动通过激活CaMKⅡ-RyR2信号通路,降低SERCA2a的含量,致使心律失常的易感性上升。2运动预适应可以减轻力竭运动所致心肌损害,其机制与抑制CaMKⅡ-RyR2信号通路,增加SERCA2a的含量有关。运动预适应改善力竭大鼠心电活动障碍,降低心律失常的易感性。3运动预适应通过抑制CaMKⅡ-RyR2信号通路,减少RyR2在S2814位点的磷酸化,降低Ca2+泄露,发挥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术前行盆腔核磁检查联合血清癌抗原125(CA125)和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检测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效果评价,以期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提供准确实际的临床支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妇一科、病例资料完整、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经病理证实且未经干预的子宫内膜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镜下观察呈短小杆状、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性,可引起脑膜炎、肺炎、中耳炎和急性会厌炎等多种疾病,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和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所致感染最为常见。随着H
目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对其病理分型、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分析方面的研究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治起重要作用。最新的国际组织病理学共识推荐结合HE染色结果和CYP11B2免疫组化结果,即同时从形态和功能上,对原醛进行病理分型诊断,该方法较既往病理诊断有明显优势。迄今尚未见基于功能病理学诊断评价CT影像学诊断醛固酮瘤的准确性的报道,并且对醛固酮瘤和特醛症的手术预后的研究也甚
目的: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去甲肾上腺素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本研究观察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2-AR)阻滞剂对肝内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M2型极化和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PBS处理KC,实验组采用梯度浓度的β2-AR阻滞剂ICI118551(10-9M、10-8M、10-7M
第一部分亚实性肺结节关键CT征象与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探讨亚实性肺结节(SSN)的CT支气管分型、最大径、最大横截面积、平均CT值与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关系,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的CT精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CT扫描结果为≤3cm亚实性肺结节的125例病例,最终病理证实为微浸润性肺腺癌(MIA)35例及浸润性肺腺癌(IAC)90例,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用于三阴乳腺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使用电脑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及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OR对pCR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HR对m OS和m PF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6篇RCT研究,共计1538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其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共1017例患者
目的:探究RUNX3和EZH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探究RUNX3和EZH2蛋白表达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取31例术前未经抗肿瘤治疗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划分为C组和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两组组织中RUNX3和EZH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RUNX3和E
学位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ATN)化疗后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其各项的变化在心脏毒性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病房中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并且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且生存质量(KPS)评分超过60分,预计生存时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