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区番茄内生芽孢杆菌定殖规律及促生效应的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宁不同地区采集健康的番茄植株,用稀释分离法共分离出24株菌株,通过回接验证试验得出,菌株TG-1等20株菌株为内生菌。番茄的根、茎、叶和种子中都存在着内生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将分离到的内生菌进行抑菌能力的测定,筛选出了三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TG-1,TG-2,S-2。通过观察内生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出菌株TG-1为坚强芽孢杆菌,菌株TG-2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S-2为多粘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了三株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所需要的最佳温度、pH值、转速、装液量、接种量,得出三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大致相同,0~12h,处于生长的延滞期;在12~22 h,是对数生长期;在22~48h,处于生长的稳定期;从48h开始,开始进入生长的衰亡期。当灭菌后的pH值为6.7时,菌株TG-1和菌株S-2生长最好,当灭菌后的pH值为7.3时,菌株TG-2生长最好;菌株TG-1和S-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菌株TG-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三株菌株的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转速为150r/min;菌株TG-1和S-2的装液量为50ml/200ml时,生长量最大,菌株TG-2的装液量为50ml/250ml时,生长量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三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菌株TG-1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g,麸皮1.5g,磷酸氢二钾0.6g,酵母膏1.5g,水1000ml。菌株TG-2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g,蛋白胨2g,磷酸氢二钾0.2g,硫酸镁0.2g,酵母膏1.5g,水1000ml。菌株S-2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红糖20g,牛肉膏1.5g,磷酸氢二钾+硫酸镁(1:1)0.6g,酵母膏1.5g,水1000ml。以抗利福平和硫酸链霉素双抗性为标记,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测定菌株TG-1和TG-2在不同品种的番茄中的定殖动态,除了喷雾法之外其余的接种方法均可以回收到标记菌,并且灌根法和浸种法接种效果较好。用灌根法接种TG-1~R菌株和TG-2~R菌株至不同品种的番茄植株和辣椒、白菜等植株后,发现能在番茄体内和其他作物中较好的定殖并传导,其消长规律为先增加后降低。这表明这两株菌株对番茄品种没有选择性,且有广泛的寄主植物。用菌株TG-1和TG-2的发酵液原液、10倍稀释液、100倍稀释液、1000倍稀释液浸泡番茄种子和处理幼苗后,发酵液原液对两个品种的番茄的萌发、干重、根茎长、出苗率、鲜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稀释液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用发酵液稀释液、上清液、菌体分别浸泡番茄种子后,对番茄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于菌株TG-1,菌体的促生效果最好,而对于菌株TG-2,上清液(胞外分泌物)的促生作用最强。灌根法、浸种法、注射法三种接种方式对番茄的株高、鲜重及干重都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均可以提高番茄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可以提高番茄中糖的含量、番茄红素的含量、酸度比,明显改善番茄的品质。对白菜、辣椒和小麦三种作物的生长较对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该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促生机制研究表明:菌株TG-1和TG-2能够进入植物体内定殖并传导,该菌在植物体内定殖量的多少与其促生作用呈正相关;起促生作用的并不单单是菌体或其外分泌物,而是这两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并且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提高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从而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达到促进其生长;能降低植株体内丙二醛的含量,从而保护细胞膜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根的生长。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是菌株TG-1和TG-2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该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氯化氢的脱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一种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为活性组分,通过大量的筛选实验及与两种工业脱氯剂对比
摘要: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会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