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初以来,受到地缘政治动荡、供需失衡、美元贬值及期货价格投机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上半年不断创出新高。7月11日,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不足,纽约油价盘中创下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而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前景暗淡和原油需求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从顶峰一路下滑,并在美国汽油商业库存增幅大于预期,以及美国失业率创新高的影响下,纽约原油价格盘中价格于12月24日创下年中最低点35.35美元(如图1-1)。针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尽管我国成品油价格针对国际油价的波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在价格调整过程中应用的“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同步接轨而成品油价格有控制地与国际接轨”机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国际价格波动相对滞后。在国际成品油价格迅速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为保持物价稳定而实施的成品油价格管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不仅造成了国内石油生产商的巨额亏损、国内成品油生产变相补贴国外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也助长了国际成品油投机,从而进一步推高世界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管制引致的对石油生产商的巨额财政补贴以及非均衡的成品油市场供需状况,给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在国际油价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价格管制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使得生产者不得不面对国际低价成品油的竞争冲击,而消费者无法享受油价回落的优惠。本文通过将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与经济学理论进行结合,针对国际油价的现实波动特征系统性分析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在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