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 年代以来,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而国内有关旅游环境学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加快和加强旅游地环境影响与管理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既成事实分析和长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旅游开发利用以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植被、土壤、水体、空气及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因子所发生的变化,来探讨旅游开发利用对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环境治理与管理的对策。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空气质量影响评价:公园游客的大量增加导致接待区罗鼓塔的宾馆、饭店等生活接待设施大量增多,由此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成倍增加。废气污染物主要为SO2、NOx及粉尘,以SO2的污染分担率最大。大气污染物中SO2分担率高的原因在于公园燃煤含硫率太高。空气污染程度日分布为傍晚最为严重,早上次之,中午最轻;月分布为夏季最严重,秋季次之,春季较轻;年际变化总体上表现为恶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生活接待区,而各游览区则基本上未受到污染危害。公园空气污染时空分布主要受游客季节分布、小气候及微地形的影响。公园的酸雨及酸雾危害较为严重。旅游开发利用对公园接待区空气负离子含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空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为改变燃料结构。2)水体质量影响评价:游客和接待设施的快速增长导致公园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公园水体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接待区产生的人体排泄物、食物残渣及油污等。水体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生活接待区的金鞭溪上游。造成公园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接待区选址不当及生活污水处理不力。水体污染治理措施为修建污水处理站。3)植被影响评价:公园大气污染对接待区杉木胸径连年生长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导致林木叶中氟化物及SO2 的含量大大增加,并发生累积。公园游道两边林木刻划严重,龙以金鞭溪及黄石寨游览区最为明显。林木受伤及其程度主要与树种、树皮粗糙度及林木距游道边缘的距离有关。公园各景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伴人植物”现象。植被保护的主要对策为改变燃料结构、更新游道边缘树种、加强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及游客环境保护教育。4)土壤影响评价:游客越出游道观光对游道外缘土壤的硬度、水分含量及容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以上三者中以对土壤硬度的影响最大,对水分的影响次之,对容重的影响最小。土壤保护的主要对策为设置护栏、铺设植草砖等。5)野生动物影响评价:受旅游开利用过程中开山炸石、游客干扰及偷猎等的影响,公园内的野生动物在种群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