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正常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密度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乳腺密度、年龄、绝经状态、身高体重指数与患乳腺癌间的关系;年龄、绝经状态、身高体重指数等因素是否影响乳腺密度。方法:实验组选取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7例且影像资料(双乳钼靶X线片)、临床资料、病理资料齐备者;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8月期间以体检为目的来我院,经临床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片、乳腺彩超、乳腺MRI等)双乳无阳性发现,且影像资料完备的健康女性317例。回顾性分析544例入选女性双乳钼靶X线片,人工绘制感兴趣区求出乳腺密度,按照BI-RADS标准,将乳腺百分密度分成≤25%、25%~50%、51%~75%及>75%共4个等级;将受检者分为≤35岁、35岁~45岁、45岁~55岁、≥55岁4个年龄段; BMI值分为正常(<24kg.m-2)、超重(24kg.m-2~27kg.m-2)、肥胖(≥27kg.m-2)三个等级,采用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与乳腺密度、患病年龄、BMI及绝经状态间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组乳腺密度与正常对照组乳腺密度构成比有差异(P=0.012),乳腺密度大于51%时,患乳腺癌的风险将逐步上升;乳腺密度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620,r=-0.275,P=0.000),未绝经者乳腺密度与绝经者乳腺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腺密度、BMI、绝经状态及体重均为患乳腺癌的相关因素(P<0.05),且不同乳腺密度与年龄、BMI、绝经状态等有相关性(P=0.000)。乳腺癌组BMI值与正常对照组BMI值有差异(P=0.027),差异在绝经后更为显著(P=0.002)。3.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腺密度及BMI均为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小于45岁患乳腺癌概率高(P<0.05),35岁~45岁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度是≤35岁者的4.878倍(P=0.003);乳腺密度在51%~75%以及>75%者较MD≤25%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随着BMI值的增高,患乳腺癌的风险逐渐上升(P<0.05)。结论:1.乳腺癌组患者与对照组乳腺密度存在差异,且乳腺癌组患者乳腺密度高于对照组乳腺密度。2.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年轻女性乳腺密度较为致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密度逐渐降低,绝经者乳腺密度低于未绝经者乳腺密度,乳腺密度受体重及BMI值影响,随着BMI值升高,乳腺密度逐渐降低,女性绝经后BMI值高于绝经前BMI值。3.随着女性乳腺密度、BMI的递增,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将逐渐上升。乳腺X线摄影所显示的乳腺密度可以成为临床预测罹患乳腺癌危险性的一项指标;年龄小于45岁、绝经后肥胖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乳房致密区密度不减反增者,其患乳腺癌的概率将上升。4.乳腺密度、年龄、BMI及绝经状态综合考虑,反映了一个更高的乳腺癌易感状态,对于患癌高危人群应普及防癌知识、增强监控、倡导健康、豁达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