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区实地情况选择典型的防护林带,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和评价了阿拉尔垦区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两种农田防护林的成林现状、防护效益,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临时标准地法,详细调查了样地的植被组成和成林现状:新疆杨、胡杨直径结构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较为一致,两种农田防护林直径结构分别不合理;林下灌木组成单一,主要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枸杞(Lycium barbarum);草本较丰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林下优势种,其中常见的草本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羊角子草(Cynanchum acut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2)将林带各结构因子与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分析,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结构因子:胸径、林带行数、株行距和疏透度;林带行数、株行距越大,其物种越丰富;稀疏型(新疆杨)、疏透型(胡杨)林带结构物种较丰富;新疆杨防护林的物种较胡杨防护林丰富。(3)不同结构类型的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有差异,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好;影响疏透度的主要林带因子:胸径、冠幅、带高、行数等;胸径越大,林带越高防护林防风效果越好;林带行数为2行(胡杨)、3~4行(新疆杨)时,防风效果最佳;株行距为2.5m×3m(新疆杨)、3.5m×2m(胡杨)时的防风效应最好;林带间距应控制在150m~250m之间;不同类型防护林防风效应:新疆杨防护林优于胡杨防护林。(4)通过研究不同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土壤物理性质表明:防护林通过调节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温保湿)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影响,且新疆杨防护林对田间小气候的调节效应优于胡杨防护林;土壤水分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胡杨防护林土壤持水性明显高于新疆杨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对土壤改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