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呈快速增长,但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已显而易见。三十多年来的“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已开始阻碍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前,实现区域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展生态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努力提高生态经济发展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其特色是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栖境。2012年9月,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利用先导区内更大的改革权和试点权,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次希望通过分析先导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再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关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系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产业发展战略的参考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制约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一旦确定后,需要对问题加以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加以推进。本文主要基于产业发展中多主体缺乏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法制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雷同、关联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板块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配套发展不足等,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健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创新财税体制等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NGO、社会公众、媒体舆论参与的作用,分层次、分重点推进产业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出产业发展应该集群化,同时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创新、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