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在当前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数量日趋减少和质量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耕地资源的供需动态变化预测与综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区位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系统学理论等理论基础,结合四川省土地供需状况和人地矛盾实际,运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及人口预测方法,预测、演拟了2006~2020年全省及省内各大区域的耕地供给量和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总量(数量)、均量(人口)、质量、时间和区域(空间)等五个维度对全省未来年期的耕地供需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形势十分严峻,全省耕地在总量、均量和质量维度上均将于2015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供需缺口将呈日益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四川地域面积广阔,全省各大区域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口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耕地资源供需状况上存在极大的区域差异性,在研究期内,除川中和川东北区域供给略有盈余外,其余几大区域的耕地在数量、均量和质量维度上均出现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其中,以川西北高原山区为最甚)。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的川中丘陵区,截止2020年底,区内耕地资源在总量、均量维度上略有盈余,但在质量维度上仍将于2020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川东北区域由于耕地资源总量较大,故研究期内,在各维度上均为供给有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德绵地区耕地资源在总量、均量维度上均将于2012年进入供不应求状态,区域人地关系极为紧张。而耕地资源在质量维度上也将于2010年出现供给危机;与之相似,川西南地区也将在总量、均量维度上于2012年出现耕地供不应求状态。同时,该区域耕地在质量维度上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将于2019年出现供给危机。川西北高原山区耕地资源的供需形势则更为严峻,无论是资源的总量、均量还是资源质量,都将于2007年即处于供求失衡状态。立足以上研究结果,针对我省日益严峻的耕地资源供需形势,分别从管理、经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