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各类流动人口聚居区自发形成,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加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日趋社会化和市场化,以及迅速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促进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卫生服务质量、可及性和控制医药费用等问题的关注和相关研究。单靠生物医学模式的成就和先进的疾病防治技术和方法,远不能满足我国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的需求,必须对卫生服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时调整与改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功能以及工作方式方法,采用适宜的卫生服务计划、实施、评价管理技术,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益和效果。公平是和谐社会显著特征之一,也是医疗卫生领域分配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卫生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倒数第四。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卫生服务提供的不公平必然导致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导致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流动人口聚居区是一个在历史特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个产物,对它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若仅以拆迁建筑的方式来清理这种聚居区,并不能完全解决现有问题。如何从卫生政策干预的角度,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促进卫生服务公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方便地获得质量可靠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具有能力购买这些服务,是目前应倍加关心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朝阳事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尽管目前在发展中仍面临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也必将随着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植根于民众、服务于民众,一定会成为百姓离不开的身边“医生”。但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的存在,给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深入调查了解昆明市福海街道办事处Y社区城中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目前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可挖掘的潜力等。重点调查分析当地村民与外来租客(流动人口)在需求和利用以及获得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别,从而分析不同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为有关部门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研究以城中村及其居民(包括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case study)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供需双方开展研究。选择目标村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访谈,收集现有资料等方法深入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对照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分析其原因。与此同时,对城中村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情况,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利用状况,包括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的需要和利用,分析影响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确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城中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成因、错综的内部结构和复杂的人员构成,使其出现了多形式、多种类型的健康问题。本次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41.5‰,两周就诊率为43.0‰,慢性病患病率为24.8‰住院率为45.9‰,其中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口除两周就诊率外,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住院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中村居民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经济状况不同,因此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利用也是复杂和多样的。本次调查发现主要有:一是药店、私人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医院等共同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二是城中村居民未来对卫生服务需要量将呈增加趋势,需求和利用有下降趋势。城中村内的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在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利用上有差别。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存在的缺陷,未有效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要改进和完善。四是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责任重大。五是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亟需改进,城中村的改造并没有解决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