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抗体芯片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分析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复发性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谱。方法:用生物素标记从四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提取的总蛋白,然后与预先点有40个主要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特异抗体的抗体芯片膜反应,目标蛋白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链霉生物素抗体结合并曝光显示反应信号,最后用激光扫描仪将其转化为图像文件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较正常组表达上调1.5倍以上的炎性细胞因子共有15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上调1.5倍以上的炎性细胞因子共有13种;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上调1.5倍以上的炎性细胞因子有9种;而在上述三组中表达均上调的是:IL-11、MIP-1δ、MCP-2、IL-6sR。(2)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高表达,而在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复发性鼻息肉中低表达的只有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EOTAXIN-2;在复发性鼻息肉中表达明显上调,而在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鼻黏膜中表达上调不明显的仅有IL-8。(3)本研究还发现,在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鼻黏膜中表达明显上调,而在复发性鼻息肉中上调不明显的有IL-1β、IL-12p40、IL-12p70、IL-17、EOTAXIN、M-CSF;在鼻息肉和复发性鼻息肉中表达上调,而在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内上调不明显的有可溶性TNF受体(sTNFR)-Ⅰ和sTNFR-Ⅱ。讨论与结论:本实验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在鼻粘膜三种炎性病变中的差异表达,发现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和复发性鼻息肉组织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普遍上调,但各组之间又有差异,提示这三种鼻粘膜病变虽然同为炎症反应,但各有不同的发病机理或激活了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这三类炎性病变的分子机理、寻找其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另外,EOTAXIN、TNF受体sTNFR-Ⅰ和sTNFR-Ⅱ与鼻息肉发生发展的关系、IL-8与鼻息肉复发的关系及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经2009年4月3日检索MEDLINE数据库,未发现类似研究报道。第二章白介素-8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δ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根据前一阶段研究的结果,采用Western-Blotting的半定量方法进一步验证IL-8和MIP-1δ蛋白在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复发性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在鼻黏膜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以初步筛选出上述三类鼻粘膜炎性病变的生物标志物,作为对这三类病变分型分期和疗效判断的候选指标。方法: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8和MIP-1δ蛋白表达情况,并将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IL-8的表达比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更强(p<0.05);而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正常鼻黏膜三组之间IL-8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2)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MIP-1δ表达较正常鼻黏膜增强(P<0.05),而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的MIP-1δ表达更强(p<0.05)。(3)IL-8和MIP-1δ蛋白在所有组织标本中的定位是一致的,均表达于鼻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以及炎症细胞中;对IL-8和MIP-1δ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61)。讨论与结论:(1)IL-8和MIP-1δ蛋白在所有组织标本中的定位一致,提示它们可能作用于同类细胞信号通路,或有相似的代谢途径;(2)IL-8和MIP-1δ在复发性鼻息肉患者中高表达,提示二者可能成为鼻息肉术后随诊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也可能成为寻找复发性鼻息肉治疗靶点的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