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既往对脊柱骨折后不稳定性评估方面,大多是以骨折本身为主要依据,而椎间盘损伤对脊柱骨折后稳定性的影响则很少考虑,因此,其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存有争议。胸腰椎爆裂骨折后邻近骨折的上、下位椎间盘组织学改变的基础研究还很缺乏,同时,其影像学研究也并不系统完善,这都给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带来了困扰。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椎间盘影像的改变,并结合椎间盘髓核组织重要基质组成成分—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组织学上的改变,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处理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科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片及MRI,并通过手术获取24例患者骨折椎邻近的共48个椎间盘髓核组织,采用HE染色、阿新兰染色、免疫组化等实验手段,图像和数据采用Photoshop8.0、Image-Pro Plus以及SPSS13.0进行分析。 [结果] 24例患者椎间盘的损伤主要以形态上的变化为主,其上位椎间盘T2像信号强度有所增高,这种损伤与终板的损伤即骨折类型密切相关,并且骨折椎体的上位椎间盘损伤情况要重于下位椎间盘。椎间盘基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