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荪是稀有的食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减少脂肪的堆积,降血压、降血脂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竹荪中活性的成分较多,多糖是其中具有较高活性的一种大分子物质,目前研究发现竹荪多糖在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而竹荪子实体中除了水溶性多糖外,还有大量的水不溶性多糖,由于其不溶于水而限制了对其的开发。因此可通过对水不溶性多糖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水溶性衍生物,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从长裙竹荪子实体中提取了水不溶性多糖,通过硫酸化和磷酸化修饰制备出多糖衍生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多糖及其衍生物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竹荪子实体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获得了竹荪水不溶性多糖DIP,糖含量为99.07%,其不溶于水,但可溶于0.25mol/L的DMSO/LiCl中;通过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DIP是以葡萄糖为单糖,通过-糖苷键进行连接的-(1→3)-D-葡聚糖。2.用氯磺酸-吡啶对水不溶性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成功制备出了三种取代度的水溶性硫酸酯化多糖(编号为S1-DIP,S2-DIP,S3-DIP),通过BaCl2-明胶比浊法测得其取代度分别为0.584、0.989、1.549。用红外光谱及13C-NMR核磁共振来对硫酸酯化多糖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DIP的取代主要发生在C-6位上,其次是C-4和C-2,整个反应中是非选择性的取代。用磷酸作为磷酸酯化试剂对水不溶性多糖进行磷酸化修饰,得到了三种取代度的水溶性磷酸酯化多糖(编号为P1-DIP,P2-DIP,P3-DIP),测得其取代度分别为0.061,0.143,0.206。用红外光谱、13C-NMR核磁共振及31P-NMR核磁共振来对磷酸酯化多糖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出了低取代度的磷酸酯化多糖。3.对水不溶性多糖(DIP)及其衍生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DIP具有较弱的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及DPPH的能力,清除率低于15%,而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及DPPH的能力最高清除率达到60%左右。表明该多糖经过化学修饰后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4.对水不溶性多糖(DIP)及其衍生物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DIP对B16和MCF-7肿瘤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而硫酸酯和磷酸酯衍生物则显示出了对上述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B16的抑制率分别为40.07%和28.96%,对MCF-7的抑制率低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