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于1-4cm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的长期获益与危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824例患者。在排除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袭患者后,共808例肿瘤大小为1-4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于1-4cm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的长期获益与危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824例患者。在排除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袭患者后,共808例肿瘤大小为1-4cm的患者纳入分析,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Hemithyroidectomy,HT)组和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total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TT)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比例匹配以校正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多灶性、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外侵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分别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的结构持续性/复发性疾病发生情况、再次手术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左甲状腺素治疗剂量。结果:808例1-4cm DTC患者中,299例(37%)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509例(63%)行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匹配后两组均为28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6.5月,匹配前HT组有10例,TT组有30例发展为结构持续性/复发性疾病,匹配后HT组及TT组分别有10例及13例发展为结构持续性/复发性疾病,两组之间的无疾病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匹配前p=0.12,HR=0.57;匹配后p=0.55,HR=0.78)。通过对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清扫、肿瘤大小、多灶性和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两组仍无统计学差异。HT组有2例(0.7%)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但H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低于TT组(p<0.001,OR=0.45),并且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的剂量更低(p<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与结构持续性/复发性疾病发展无关(p=0.27,HR=0.63)。结论:对于术前无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袭临床证据的1-4cm DTC患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无疾病生存获益与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相似,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我们的结果支持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取得极大的发展,但在宫颈癌中上述治疗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的表达、基因分子图谱、TMB(Tumor mutation burden,肿瘤突变负荷),为临床筛选分子靶向治疗获益人群和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共265例中国宫颈癌样本的PD-L
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的最佳时机尚无共识。我们的研究旨在明确启动PORT的时机是否会影响ESCC的长期预后,同时综合各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用于预测食管癌术后生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验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1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ER、PR、p53、Ki-67及Vimentin在三种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五种标志蛋白的表达在E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并初次进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EC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各5
目的:检测lncRNA-IRAIN在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研究lncRNA-IRAIN对MCL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lncRNA-IRAIN在MCL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MCL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1.以正常淋巴细胞为对照,qPCR检测MCL细胞株(Jeko-1和Granta-519)lncRNA-IRAIN与LSD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瘤和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MRI表现,探讨其MRI影像学特征及MRI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SCLC脑转移瘤32例和PLB37例,并选取同期进行PWI检查的SCLC脑转移瘤17例和PLB1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包括病灶形态、数量、部位、瘤周水肿程度、肿瘤实质T1
研究内容、目的:多项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是新陈代谢、分化和细胞增殖的重要调节因子,且甲状腺激素水平通过各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淋巴瘤患者的发生、发展及进展。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淋巴瘤患者肿瘤的营养状况、肿瘤分期、治疗缓解情况及PFS、OS预后指标等方面的影响,以探讨新的治疗靶点,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1
目的:探讨经肛NOSES应用于腹腔镜治疗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胃肠外科的30例行经肛NOSES(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腹腔镜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30例行传统腹腔镜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归纳分析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究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2115例肺癌患者,经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归纳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有无重度吸烟史、有无呼吸道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同时/异时多原发肺腺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病理资料:总病灶数、最大
背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相较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以及是否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尚不明确。本Meta分析旨在评价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目的:通过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的发病模式,提高对VAIN的认识;同时探索咪喹莫特软膏治疗VAIN的临床疗效,为规范VAIN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同一医师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定位下活检的1368例患者资料。排除阴道或宫颈病理为炎症、未见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