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服役于海洋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潮汐区和浪溅区部位很容易受到海水的侵蚀,因为处于潮汐区域的混凝土长期承受干湿循环,而海水中又存在SO42-离子,所以造成潮汐区混凝土处于硫酸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役于海洋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潮汐区和浪溅区部位很容易受到海水的侵蚀,因为处于潮汐区域的混凝土长期承受干湿循环,而海水中又存在SO42-离子,所以造成潮汐区混凝土处于硫酸盐侵蚀和干湿循环的双重作用环境中,直接影响海工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因此研究干湿循环下Na2SO4溶液结晶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干湿循环与硫酸盐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行为进行系统的模型研究。
首先,本文分析了混凝土在润湿和干燥时的水分传输过程,建立了混凝土在润湿和干燥过程中的传输方程,表征了考虑混凝土孔结构的水分扩散系数,应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格式建立了传输方程的有限差分模型,求解了一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的混凝土的饱水度分布以及湿前峰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给出了混凝土在润湿和干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变化。
其次,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了在干湿循环下Na2SO4溶液结晶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机理以及破坏方式,表征了无限大平面过饱和溶液结晶时的结晶压应力,考虑了混凝土的孔的形状和尺寸对盐结晶压应力的影响,计算了给定孔结构的混凝土在盐结晶时的平均盐结晶压应力。
针对在干湿循环下Na2SO4溶液结晶作用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的变化,本文利用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和热力学定律建立了盐结晶破坏下的本构关系,结合混凝土的孔结构数据以及复合材料理论,得到了混凝土在该破坏机理和方式下产生的体积变形以及弹性模量等宏观性能的变化规律。
最后,本文基于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下Na2SO4溶液结晶作用下的孔隙率的变化,通过表征孔隙率与混凝土传输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水泥基材料在一定损伤程度下的传输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氧自由基和卤素一氧化物XO(X=Cl、Br、I)在臭氧的循环中有重要催化作用,因此研究过氧自由基和卤素一氧化物XO(X=Cl、Br、I)的反应对于了解臭氧层的破坏具有现实的意义。本论文以C_2H_5O_2和卤素一氧化物XO(X=Cl、Br、I)反应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三个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详细研究,对各反应的产物进行分析,从分子角度讨论
生物酶高效且专一的催化性能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然而,其活泼的化学性质致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失活,缺乏实用性。因此,开发化学性质稳定的生物酶模拟催化剂,实现高背景复杂组分下底物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草胺酸钴配合物([CoIII(opba)]-)是由钴离子与双草胺酸配位形成的平面四方形化合物,其几何结构与著名的天然酶的铁卟啉辅基相似,属于生物酶的金属辅基模拟物之一,几十年
随着现代社区公共事务和资源配置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和动态化,政府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压力,急需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近年来济南堤口路街道引入现代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是基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
本文以磁控溅射和离子束辅助沉积两种方法制备了Me-Si-N薄膜(Hf-Si-N、Zr-Si-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和相结构;通过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摩擦磨损实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Si元素含量对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纳米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蛋白质表面吸
本次研究的汤逊湖,作为全国重点湖泊,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城中湖,其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汤逊湖周边点源污染的全面截污,通过降雨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汤逊湖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加深。以往对汤逊湖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常规水质监测这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提前判断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进而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小非点源污染对湖区水质的影响。通过分析现阶